第五單元綜合復習要點
一個月后,北京市要求上報"五四獎章"人選。臨界40歲的王廣發被認定是對付"sars''的一號人物。但是作為科室主任,只有他知道,論付出,論感人,應該把闕呈立推上去。情急之下,他顧不得曾經的承諾,公開了一個秘密。
王廣發的"秘密"剛一脫口,舉座震驚,竟然有這等事--
闕呈立到佑安醫院的當天,正是她新婚的日子。一家人只是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匆匆吃了一頓便飯。過去我們只是在小說里看到過"刑場上的婚禮",卻沒想到"最崇高的婚禮"竟發生在自己身邊。愛難,別更難。而一別幾十天了,這位內向的姑娘竟能把嘴唇咬得那么緊。
院長章友康當時"呼"的拍案而起,"這個婚禮我們辦定了"。院長助理黃萬忠最見不得老實人受屈,"婚禮的主持我來。"很快,醫院管理層做出決定,明天一定要把人換回來,無論如何不能讓新娘子再上前線。
其實,在特大疫情面前,闕呈立這樣的緊缺人才,所有的明天,都只屬于病人。第二天,還沒踏進醫院的門,她又作為衛生部督導組專家,奔赴內蒙疫區。至今尚未回來。記者只和她母親通了電話。對方聲音很柔弱,但是沒有抱怨:"我支持她"。作為301醫院老一代的醫務工作者,她對女兒有充分的信心。
21.王廣發公開的秘密是什么?
4月3日,北大醫院出現第一例"sars''病人。護士長柴潔(抗擊非典,"首都勞動獎狀獎章獲得者"),平日在有著2800多員工的醫院里,安靜得像一滴水。但是,就在恐懼終于由耳聞變成現實的關鍵時刻,她用非常柔弱的聲音說:第一個夜班,我來。
自此,這家醫院無人言"不"。
綜合作戰,是北大醫院這次遏制"sars''的又一個秘密武器。除了"三架馬車"之外,他們還有內科、中醫科以及心理衛生科等等。醫院黨委副書記、婦產科主任廖秦平說,這次許多病人的病毒血癥都非常厲害,這說明隨時可能出現心肌損害、肝臟病變或者腎功能衰竭……因此必須是各個器官功能的檢測、保護性治療一起上。
醫院傳染科副主任徐小元(抗擊非典,"首都勞動獎狀獎章獲得者")認為,病人的生死常系醫務人員平日的功力和素質。對"sars''病人,醫生至少要做到"勤"。你經常出現在病人身邊,會從心理有很好的暗示治療作用。對于危重病人,他們專門配備有icu室,全天監護,那真是連眨眼睛都非常小心。
在北京胸科醫院,北大醫院的病床數占到1:24張,再加上院內收治床位69張。總之,發病高峰的緊急關頭,他們承擔的疾病份額相當于北京地區總量的十分之一。
1個多月來,經他們診斷、治療的病人已達300多例,死亡5例。其中早期急診室猝死2人。病房死亡3人。3人中一名85歲老人;一名癌癥手術后正在化療的病人;還有一位68歲的老人,"sars''已經痊愈,最終死于心臟病。由此,醫院病房死亡率僅為1.0%。難怪,緩解的病人被通知轉院時,都很不情愿。
要知道,信任和信心,對于經歷過死亡考驗的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世界衛生組織在北京視察期間,重點看了北大醫院病區。他們認為:防護是一流的;治療是世界一流的;病人情緒是穩定的。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呂鵬說:北大醫院的治療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也一流,是"多國部隊"的王牌軍。
這是事實。他們是在向"最好"努力。"最好"被他們視為特殊的責任。
醫院院黨辦主任孫揚說,對我們來說責任有二:一是作為醫護人員,神圣的職業責任;一是作為"國家隊",我們不能推卸,我們沒有理由說"不"。黨和國家領導人一次一次地提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嚴格地說,這是沖著我們發出最急切,最神圣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