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精選5篇)
《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
一、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遨游(áo) 眷戀(juàn) 萌發(méng) 誣蔑(miè)b.動搖(yáo) 閉幕(mù) 泥漿(jiāng) 募集(mò)c.度過(dù) 逮捕(dǎi) 呆滯(dāi) 強國(qiáng)二、訂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搖藍 螺旋漿 卓越 關鍵眷戀 污蔑 忙煩三、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錢學森興奮極了。就在那年的中秋節(新中國誕生的第六天),錢學森夫婦心中萌發起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祖國去,為新生的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50年7月,已經下定決心返回祖國的錢學森,會見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國海軍次長,告訴他準備立即動身回國。這位次長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他曾經說:“我寧肯槍斃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國。”1950年8月,錢學森買好了機票,準備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飛機離開美國。9月中旬,他辭去了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這個學院“古根海姆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與此同時,他已將許多科學書籍和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啟運回國。1.寫一段話,描寫“中秋節”夜晚的景物,表現錢學森夫婦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為什么要引用美國海軍次長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寫出不少于兩句古人表現思鄉之情的詩句,并注明作者及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散的炊煙 惟一不變的是炊煙。就在村莊之上,就在樹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秋天老了,是冬天;炊煙老了,是新的炊煙。炊煙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散不去的。它的根無處不在,在故鄉的天空中,在故鄉的大地上,在那濃得化不開的云彩下,在一塊鵝卵石與另一塊鵝卵石的縫隙里。天空是不會散的,大地也不會散,就像母親,那么忠貞,那么堅忍,在游子的心中,在魚尾紋的最深處。就是那一地的炊煙呀。從樹梢上繞出來,從房脊上站起來,爬上草垛的幾片枯葉,輕輕淡淡地籠住天空的幾聲鳥鳴,然后就走了。只留下鳥鳴,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房脊,只留下樹梢。還有母親,還有一村的房子。就像我一樣走了,走得纏綿fěi cè________,走得蕩氣回腸。我知道,這是我和炊煙都無法把握的,因為我和炊煙都把根丟了。把根丟在了村莊。其實,只要我摸著炊煙回去,我就會找到我的村莊,我的房子,還有那一地的鳥聲,還有站在大門口,手搭涼棚,向遠方遙望的白發蒼蒼的母親。我無法活得像浮萍一樣瀟灑,它可以連根都不要,但是我無法做到。母親手指炊煙,她說人活著就要像這炊煙,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記住了炊煙,記住了頭頂zhàn lán________的天空,記住了母親的話,記住了炊煙的方向。于是我堅韌不拔地向前走,冥冥之中被一種東西手臂一般地召喚著。后來我就離開了村莊。后來我就游走了,像一縷炊煙一樣,從村莊的上空,從母親的眼神里,從我所鐘愛的鳥聲中,游走了。從此,我在村莊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靜地消失。一縷縷飄得太遠的炊煙,遠過了母親呼喚的聲音,遠過了村莊的溫暖,遠過了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從村莊走出去,你就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卻是在別人的土地上,說自己的話,卻包圍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村莊焐熱的心,你正在一點一點地被融化,被異地的風,被異地的水。可是我卻無法學得像浮萍一樣,可以隨遇而安,可以隨意地在一處地方駐扎下來,并且把它作為自己的家園。所以,我還是村莊的,我只能是我的村莊的。我不過是那一縷走散了的炊煙。1.根據注音寫漢字。(1)fěi cè________(2)zhàn lán________2.解釋下列詞語。(1)蕩氣回腸________(2)隨遇而安________3.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貫穿于全文的線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故鄉那么多事物中,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那裊裊繞繞的炊煙作為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用詞精確,尤其是一些句子中的動詞用得十分貼切,請你列出兩句來具體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都江堰 ①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②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肅、陜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融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③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①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②養。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④有了它,才有劉備、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后方。⑤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并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后輩。⑥它,就是都江堰。注:①[邈(miǎo)]遙遠。②[濡(rú)]浸潤。1.作者對都江堰的基本評價是什么?文章是從哪幾方面進行評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認為“長城也非常偉大”,因為它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文字作答);“站遠了看”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味道”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4.第③段畫線句子說都江堰“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后文中哪些地方具體闡釋了它的“造福千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從第③自然段開始,對都江堰和長城作了三個方面的比較。請根據文中提供的內容,將下表補充完整。6.作者在文中肯定都江堰的同時,不止一次強調“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這是使用的什么寫作方法?對表達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對文章的內容和寫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門見山,表明觀點,以反襯的手法抑長城而揚都江堰,贊美了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b.文章開始不寫都江堰而寫長城,是為下面更好地寫都江堰作鋪墊,因為二者有一致的地方。c.本文在評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工程時,融進了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感受,抒寫了自己的獨特見解。d.作者贊美都江堰,是因為它歷史悠久,資格很老。8.在閱讀第④段時,讀者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一系列歷史人物,請回答下列問題:①主持都江堰修建的功臣是誰?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在文中特別提到劉備、李白等5位歷史人物,其目的是為了說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請從文中5位歷史人物中選擇你熟悉的一位,簡介他是什么樣的人,并引用他一句名言(或詩詞名句)(20字以內)。簡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據你對長城的了解,圍繞下面這句話,寫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既可抒情,也可議論)。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a二、藍(籃)漿(槳)(忙)麻三、(一)1.略2.見課文分析3.略(二)1.悱惻湛藍2.(1)(文章、樂曲等)十分動人,這里指人的感情十分動人。(2)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3.散文,炊煙。4.因為炊煙的飄忽不定與游子的漂泊有著外在的相似;而炊煙的根在村莊,游子的根在故鄉,二者又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所以作者選擇炊煙作為意象是頗有道理的。5.如“從樹梢上繞出來”;“從房脊上站起來”。“繞”寫出炊煙的飄忽之態;“站”用擬人的方法形象地寫出炊煙在無風的狀態下向上冒的形態。(言之有理即可)6.說明作者思鄉之切。炊煙會斷、會散、會滅,但炊煙也有根;故鄉的兒女會走、會飛、會一去不復返,但心中的思鄉之情不會因為時空的變化而削弱、消散,所以說“我不過是那一縷走散了的炊煙”。(三)1.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1)時間邈遠(2)灌溉功能(3)濡養文明(4)延伸距離(5)母親般的貢獻2.揭示主旨,總領全文。3.人類意志力的驕傲;從今天看歷史;自然古樸的風貌,給人渾厚凝重的感覺。4.(1)至今為民眾輸送汩汩清流。(2)永久性地灌溉中華民族。(3)至今像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5.社會功用:長城,早已廢弛;都江堰,造福千年。文明特點:長城突兀在外,是一種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細細浸潤,是一種靈動的生活,只知貢獻。6.襯托(對比襯托)的方法,肯定了長城的地位,更加突出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7.d 8.①李冰(李冰父子)②他們都是受到都江堰的濡養,在四川做出貢獻的歷史名人,作者以此證明都江堰濡養了中華文明。③略9.只要能圍繞這句話展示,寫出真情實感,語言順暢即可。
《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2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始終眷戀著祖國》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蘇教版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祖國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始終眷戀著祖國》選自人物通訊《錢學森----中國我民的驕傲》,課文節選的是記述錢學森無限熱愛祖國的那部分文字。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 新課標指出,學生應“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感情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據本課的特點及教學實際,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理解文章,感受作品中富有個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 技能目標:學習有詳有略,詳略得當的寫人記事的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錢學森對祖國的深情,增強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2、 重點、難點 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愛國熱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我之所以把體會深深的愛國情定為教學重點,是因為如今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影響下,情感淡漠,自私者較多,尤其是有次我組織本班學生看電視《長征》,看到紅軍倒下有些學生竟然會笑起來,因此,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為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要教學生做人,做怎樣的人。 難點: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人記事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寫好關于人物的文章,所以學習本文的取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說學情 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級學生,語文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活潑好動,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占優勢,而注意的持久性較差,對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為粗糙,表達能力較差。 針對這個情況,在教學中,我注意從研討課文和激發學生興趣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查找資料,在課外資料中發掘興趣點,充實課堂內容,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影音文件,設計各種活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面,注意采用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從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含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這些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教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教學程序 (一) 導入新課 1955年中秋,天安門廣場沐浴在旭日朝陽的輝煌中,一位遠離故鄉的游子海外歸來,面對巍峨的天安門城樓深深彎下了腰,透過淚水,他無限感慨地自言自語道 :我終于回來了,我一定要把全部力量貢獻給新中國。他就是后來成為“導彈之父”的錢學森。他的名字哏中國的航天事業聯系在一起。多媒體展示出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圖片和錢學森的簡介,引出課題。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形像生動,增強直觀感受,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活躍性,讓學生處在積極的心情緒下展開自主學習。 (二) 學習課文 1、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并且試著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分組討論后學生個別發言,其他同學點評。 這篇文章文字較為淺顯,學生閱讀后基本能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內容。這一環節可以鍛煉學生的對語言的組織和概括能力,完成知識目標。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課文,采用學過的圈點批注法,用自己的話歸納出課文選取了錢學森的哪些事情?大家討論,然后我給學生展示我的板書。接下來就是要學生理解一些重要的詞語和語句。(多媒體展示一些語句和詞語) 3、 課文給我們展現了錢老對祖國的眷戀之情,作者對于選取的事情中花筆墨最多的是哪件?請同學們示范朗讀。討論一下,為什么這件事寫得那么詳細? 本環節可以使學生了解課文選材與材料詳略的處理。完成目標2 4、 從剛才同學的朗讀中,大家看到了美國當局對于錢學森回國的恐慌和他們為了阻止事情的發生而對錢學森的迫害,請大家就此展開辯論:錢教授該不該回國? 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5、 錢學森被美國聘為“終身教授”,享受優厚的待遇,可他始終眷戀著祖國,不顧百般阻撓毅然回國。根據現在的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留學生的回國率卻是百分之三十,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假如你出國留學了你會怎樣? 前面的環節是讓中學生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自身的體會中去感悟錢學森的愛國之舉。這個環節是對上個環節的拓展延伸,教學生增強對故土對祖國的感情,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點的任務。 6、 拓展延伸 前段時間,以“贊頌祖國 共享感動”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網絡短信作品大賽中涌現了許多感人的作品,假如你去參賽,你會對祖國說些什么?請寫出來,大家一起共享。(如:我們可以用鮮花來慶賀你的生日,我們可以用心靈來歌唱你繁榮,但我更愿用一片赤子之心來建設您----我的中國!) 7、 小結:錢學森教授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讓我們看到了一顆赤子之心,我們雖然現在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我們現在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時刻想著我們的祖國,把愛表現在細微之處。尊敬我們的父母,熱愛我們的朋友,珍愛身邊的一點一滴----這都是愛國。我們不敢想像,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會愛國,也不敢想像,一個不思進取的人會熱愛我們的祖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繼承我們前輩的優良傳統,要讓我們的心永遠是一顆中國心,要讓我們的血管中永遠流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血液!最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在優美而深情感人的旋律中結束全文的教學。
謝謝!
《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3
設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錢學森簡要的生平事跡,體會錢學森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
2、學習本文選材精當、條理分明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錢學森愛國報國的赤子之心。
教材分析 :
《始終眷戀著祖國》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蘇教版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祖國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始終眷戀著祖國》選自人物通訊《錢學森----中國我民的驕傲》,課文節選的是記述錢學森無限熱愛祖國的那部分文字。 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愛國熱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難點是學習作者選材組材精當、細節提煉精妙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1、從多種渠道收集錢學森的有關資料。
2、布置預習:學生借助工具書積累生字詞;自讀課文,能用一條線簡單地理出錢學森的生平事跡并能復述。
3、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加以引導。
之所以把體會深深的愛國情定為教學重點,是因為如今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影響下,情感淡漠,自私者較多,尤其是有次我組織本班學生看電視《長征》,看到紅軍倒下有些學生竟然會笑起來,因此,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為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要教學生做人,做怎樣的人。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由于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辦法了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10月,我過國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學貢獻家”的稱號。錢學森于19xx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學,1943年,他于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20世紀40年代研制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設計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制成功,并成為后來美國采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導彈的先驅。
1955年,錢學森沖破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祖國,投身于創建中國航天事業當中。這篇課文詳細介紹了錢學森的個人簡歷和歸國的坎坷。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師:下面自學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詞或語句,通過字典等工具書自行解決。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畫出能表明這一順序的詞語。
3、用自己的話簡介錢學森的主要經歷。
4、錢學森歸國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險阻?
5、他最后是怎樣回到祖國的?這件事與中心有關嗎?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6、課文詳寫的是哪件事?談一下作者在選材上的特點。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同位或四人一組)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畫出能表明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時間順序來寫。表明時間的詞語有:19xx年、1943年、1947年、1949年、1950年……
2、用自己的語言把錢學森的主要經歷將給同學聽。(可與同位講,也可
小組內講,并讓聽的同學簡評講述的情況。)
明確:復述不是背誦,如果能突破課本上的知識,把自己另外知道的假如則更好。
3、錢學森歸國遇到哪些險阻?最后怎樣歸國?這件事與中心有關嗎?
明確:
險阻有三:(1)美移民局的無理阻撓;(2)美聯邦調查局的非法逮捕、關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錢學森向祖國發出求救信,周恩來同志親自過問此事,才促成錢學森一家勝利返回祖國。
這件事既表明了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也表現了祖國對科學家的關愛以及新中國的強大力量,有力地體現了文章的中心。
4、課文詳寫的是哪件事?談一下作者在選材上的特點。
明確:錢學森為回國進行的斗爭詳寫。
選材特點有詳有略,選材精當。其中的精彩鏡頭使人物形象顯得生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研讀賞析。
第五自然段。
1、學生齊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
(1)這個自然段在全文的結構是什么?
(2)“他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生活上擁有豐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終眷戀著生他養他的祖國。”這句話表現了錢學森對祖國什么樣的感情?
(3)兩個“不止一次”起了怎樣的表達作用?你能用貼切的成語來形容錢學森流露出的這種感情嗎?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表現了錢學森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眷戀之情。
(3)兩個“不止一次”都突出了錢學森對祖國的眷念。第一個側重于錢學森對現有情況的感慨,突出他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后一個側重于表現錢學森對童年時代生活的縈系,突出他對桑梓的眷戀之情。
詞語:魂牽夢繞、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歸心似箭。
六、梳理鞏固: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獲。
七、作業:問答題
1、文中是怎樣敘述錢學森成才的簡歷的,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在美國時,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寫這些內容的原因是什么?
3、為了回國,錢學森經歷了來自美國的哪些阻力,他是怎樣反映的?
板書設計:
始終眷戀著祖國
對
第一部分(1--5):個人簡歷 (略) 時 祖
間 國
順 無
第二部分(6--18):歸國之艱難 (詳) 序 限
熱
愛
《始終眷戀著祖國》同課異構設計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閱讀,學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了解錢學森在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學會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
2、閱讀教材,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3、了解作者組織材料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始終眷戀著祖國》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蘇教版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祖國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始終眷戀著祖國》選自人物通訊《錢學森----中國我民的驕傲》,課文節選的是記述錢學森無限熱愛祖國的那部分文字。 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愛國熱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難點是學習作者選材組材精當、細節提煉精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閱讀教材,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組織材料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始終眷戀”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和學生認為應重點記憶的詞語;教師指出教材以時間作為明線組織材料,讓學生找出表明時間的詞語,這類容易完成的題目,旨在創造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2、從對“眷戀”一詞的理解入手,讓學生明白文章的暗線。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運用換位思考,補出文章沒有明寫出來的錢學森對祖國命運和前途的關注;進而通過錢學森的成就向學生提示:愛國不是一種空洞的情感,還需要真實的本領。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用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人生價值。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誰在飛機的螺旋槳向噴氣式過渡,并最終遨游太空的航天器過渡中成了關鍵人物?對,中國科學家,錢學森。
那我們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有關錢學森的一些內容。板書課題:始終眷念著自己的祖國。
二、初步閱讀教材,了解作者組織材料的線索。
1、指導學生通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要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對用得好的詞語要重點記憶。
2、讀完了,想一想——組織材料的順序有三:時間、空間、邏輯。你能說出本文的順序嗎?請一邊瀏覽,一邊標記本文的順序的詞語。
回答:時間順序。邊讀邊標記,體會作者組織材料的時間脈絡。
3、指出:文中有一個段落沒有沿時間的線索一路寫下去,而是作了一個小小的變通,這是哪一段?誰能說出這個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點撥:結構上的承上啟下,內容上的點明主題。
第5段。討論該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回答:第一句承上啟下;“然而”一句點題。
三、深入閱讀教材,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1、深入閱讀教材之前,先想想:文章標題《始終眷戀著祖國》中的“眷戀”什么意思?怎樣理解“始終”一詞?大家可以從原文中找到證據,證明錢學森早在新中國誕生之前就眷戀祖國嗎?
明確:“眷戀”,深切地留戀;“始終”一詞說明錢學森“回到祖國去”的念頭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產生的;第5段中兩個“不止一次”,證明了錢學森早就有了歸國的念頭。2、請沿著“始終眷戀”這一提法,“進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錢學森,找出下列各段,談談自己當時的想法。
1)、考取了“庚子賠款”留美學生那段。如果你是錢學森,當你前往美國求學的路上,你只想到個人的前途而沒有想到別的嗎?
2)、再往后,你畢業了,在美國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你只是為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志得意滿嗎?
設想:“自己”沒有了,有的是那個因“庚子賠款”而留美的學生。
討論……
四、通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當你讀到一篇讀多的文章時,你可能會覺得,那是一個與同桌一樣的熟人;可是細看你的同桌,你會突然覺得你根本不認識他(她)了。同樣,現在你重讀《始終眷戀著祖國》時,你要盡可能多地發現你以前閱讀時沒有注意過的地方。(提出通讀要求)
1)、把文章當成一個整體,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組織材料的思想軌跡。
鄰桌間相互討論。
2、引導學生讀后思考:標題確立的怎么樣?你覺得作者對某些材料在處理上是都足夠詳細?有沒有不必要的廢話?為了證明你的思想是對的,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錢學森的材料。
五、作業。
一、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遨游(áo) 眷戀(juàn) 萌發(méng) 誣蔑(miè)
b.動搖(yáo) 閉幕(mù) 泥漿(jiāng) 募集(mò)
c.度過(dù) 逮捕(dǎi) 呆滯(dāi) 強國(qiáng)
二、訂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搖藍 螺旋漿 卓越 關鍵眷戀 污蔑 忙煩
板書設計:
第八課 始終眷戀著祖國
劉敬智
出國留學任教 從事的事業 眷戀祖國 艱難的回國歷程 勝利回國
1911~~1935 1936~~1949 1935~~1955 1950~~1955 1955.9.17
眷 戀
始→→→→→→→→→→→→→→→→→→→→→→→→→→→→終
《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4
第一部分
1.加點字的讀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惴惴 踹開 端麗 喘氣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嘆
c.妖嬈 阻撓 僥幸 富饒 d.玷污 粘帖 請帖 沾染
2.根據漢語拼音寫出漢字:(3分)
(áo) 游 推 (jiàn) 槍 (bì)
(juàn)戀 (dàn) 生 (qiān) 訂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湯皓上課講話被老師發現叫到辦公室,正在據理力爭。
b.為了減少朋友們的麻煩,整整2年,錢學森處在與世隔絕的境地。
c.在敵人的集中營里,共產黨員林紅飽受折磨,仍堅強不屈。
d.在鐵的事實面前,罪犯無言以對。
4.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辭方法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這個實驗室后來成為美國火箭技術的搖籃。
a、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
b.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對下面句子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他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
a.表明其牽掛年老的雙親,想回國。
b.作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來,投身于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雖然在美國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那里畢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種族歧視之感。
d.上海給錢學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他急切想回去看看。
6.文章寫美國海軍次長的態度有哪幾方面的作用?(3分)
第二部分
(一)
從1935年到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整整呆了20年。這20年間,他 , 。然而,始終眷戀著生他養他的祖國。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他告訴父親,你不止一次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他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錢學森興奮極了。就在那年的中秋節(新中國誕生的第六天),錢學森夫婦心中萌發起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祖國去,為新生的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經下定決心返回祖國的錢學森,會見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國海軍次長,告訴他準備立即動身回國。這位次長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得上五個師。”他曾經說:“我寧肯槍斃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國。”
1950年8月,錢學林買好了機票,準備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飛機離開美國。9月中旬,他辭去了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定主任和這個學院“古根海姆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與此同時,他已將許多科學書籍和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啟運回國。
就在這時,他突然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準他離開美國,并以判刑和罰款加以恐嚇!還搜查并扣壓了他的全部科學書籍和筆記本,誣蔑他企圖運送機密科學文件回國。
那時,中美在朝鮮戰場正處于交戰的敵對狀態。美國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麥卡錫主義。錢學森的回國決心觸怒了美國當局。1950年9月9日,錢學森突然被聯邦調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島上的一個拘留所關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體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學院的許多師生和當時遠在歐洲的馬•卡門教授聞訊后,立即向美國移民局提出強烈抗議,又募集了1.5萬美元保釋金,才將錢學森從特米那島的拘留所營救出來。
7.第一段中橫線上的兩句,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生活上擁有豐厚的待遇 ②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a.①② b.②①
8.與“他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引號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他辭去了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這個學院“古根海姆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
b.美國空軍高度贊揚錢學森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法估價的貢獻”。
c.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
d.貼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
9.若將祖國比作母親,文中第二段中錢學森在中秋節萌發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詩來形容。(3分)
10.對海軍次長的話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錢學森威力無比,具有強大的軍事潛能。
b.是對錢學森能力的肯定,也表明了他對美國安全的重要性
c.對錢學森個人有成見。
d.對新中國抱有偏見,不愿錢學森回國。
11.不改變原意,將下面句子改成“聯邦調查局……”的形式。(3分)
錢學森突然被聯邦調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島上的一個拘留所關押了15天。
聯邦調查局 。
12.文中錢學森夫婦萌發起一個強烈的念頭,根據文章內容,請你以第一人稱來揣摩他倆尚未說盡的話。(3分)
(二)失根的蘭花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的一個大學里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里面的花,種于是從中國來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樹叢里,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呀!由于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園里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我不知為什么,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里,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固,應該是故宮的石階,或亭閣的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淚,不知為什么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漂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過。在異鄉見過與童年完全相異的東西,也見過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總未因異鄉事物而想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見過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只感覺到它古老,并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撿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在蜀中我也曾看到與大廟中同樣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過家。我曾驕傲地說過:“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里的夢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發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歪,j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不可以為家了。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故鄉土地之芬芳與故鄉花蘋的艷麗。我曾記得,8歲時肩扛小鐮刀跟著叔叔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畫。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還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于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幾歲就無家可歸,并未覺其苦。十幾年后,祖國已破,卻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說:“(甲)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乙)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忘”。
13.本文以“失根的蘭花”為題,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嗎?(3分)
14.十幾歲在外面漂流,我曾驕傲地說“我,到處可以為家”,而到了美國,卻經常“淚,不知為什么流下來”,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4分)
15.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寫出你對人生的感悟。(3分)
例句: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16、甲句中說“身不可辱”,而乙句說“身可辱”,這兩種說法矛盾嗎?為什么?(4分)
(三)溫馨的土地
出差回來,接到母親的電話,說東園巷的家已搬到慶春門外的采荷新村去了。雖然拆遷是意料中的事,可終究覺得突然了些。生活了近三十一年的家,一旦被抹去,消失,我的心是無法平靜的。我沒有去新居地,來不及洗去什么風塵,便急匆匆奔向那條親切熟悉的弄堂。
出現在眼前的家,已沒有先前的模樣,周圍的房子也都空著。平日最熱鬧的井角邊,此時是那么安靜。
突然,隔壁的陳大伯從自家的空屋內走了出來,見到我,像見到久別的親人,沖我動情地說:“你為啥這么遲回來?弄堂里的人都走光了,以后就很難在一道了,特別是我們年紀大的。”他說到這里,語氣一下接不上來,我趕忙安慰他:“不要緊的,會見到的。”這時,他從中山裝的上口袋時掏出一個小本本,說:“我想把每戶人家的新地址都記下來,然后給全弄堂的人都發一份,想跑跑就便當些。”我說不出話,只覺得鼻子一陣酸。
這時,我突然想起,我家父母身體不好,弟妹又都在外,搬家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的,便問:“大伯,我家里是怎么搬的?”他馬上接道:“大家都幫忙了,七手八腳,一上午就搬完了。你想想,下次想幫都幫不上了。”是啊,我曾不止一次地向人們夸耀過,我們的鄰居,我們這片溫馨土上的人,是最重感情最純潔的。盡管天長地久,東家與西家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但如今,大家要分離時,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歷史沉淀過的感情,被年深月久的人情所代替。我真后悔這次出差,要是我能體會一下這濃濃的惜別之情,那必定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定能使自己的靈魂受到一次新的洗禮。
正在我和陳大伯交談時,牛媽、黃家姆媽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是從新居地來的,見到我,眼里一下噙滿了淚水,急急地向我訴說離情別緒。我聽著聽著,禁不住流出了眼淚。雖說生活總要向前發展,而且可以想見,幾年后的東園新村將比現在的舊居地要漂亮得多,但人們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有多少悲歡離合,有多少人事滄桑和這塊土地緊緊相連。我一邊體味著老人們此時此刻的感情,一邊為他們默默地祝福。祝他們在新居地能得到更多的溫馨,更多的人情,更多的歡欣……
我終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舊居,帶著 ,帶著 ,帶著 。
17、依次填入結尾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2分)
a、惆悵 回憶 希望 b、感激 痛苦 回憶
c、感激 回憶 希望 d、惆悵 感激 回憶
18、“雖然拆遷是意料中的事,可終究覺得突然了些。”中“覺得突然”表明“我”對舊居地 的感情。(2分)
19、陳大伯沖我動情地說:“你為啥這么遲回來?”體現了陳大伯 。(2分)
20、“我說不出話,只覺得鼻子一陣酸”是因為什么?(3分)
21、我們的鄰居“最重感情最純潔”的具體表現是⑴ 。⑵ 。⑶ 。(3分)
22、“我真后悔這次出差”的原因是 。(2分)
23、“雖說生活……緊緊相連”一句從表達方式看是 ,這句話說明了 。(3分)
24、片斷寫作練習:(40分)
1955年6月,飽受折磨的錢學森為了早日回到祖國,寫信給人大常委會,向祖國母親發出了求救的呼聲。從錢學森向祖國的人大常委會求救這一舉動,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嗎?試說說看。請寫一段心理描寫加以揣摩。
《始終眷戀著祖國》答案
1.a
2.略
3.a
4.b
5.b
6.不僅說明了錢學森的價值,更預示了錢學森回國的道路將艱難而曲折,會受到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同時,也反襯了錢學森眷戀祖國的深情。
7.b
8.b
9.每逢佳節倍思親。
10.b
11.聯邦調查局非法逮捕了錢學森,并把他送到特米那島上一個拘留所關押15天。
12.新中國誕生了,人民揚眉吐氣,當家作主了。我們這些海外學子,也該回去看看了,為新生的祖國貢獻微薄之力。(符合語境即可)
13.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離開國門的人就像沒有根的蘭花,會倍覺離國思鄉之苦。
14.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不可以為家了。
15.略
16.不矛盾,甲句中強調的是身不可辱,相對于斷頭流血而言人格的重要。乙句中強調的是國不可忘,相對于國家來說,個人的榮辱是次要的。
17.a
18、無比留戀
19、對鄰居搬遷分散時的濃濃惜別深情。
20、聽了陳大伯的話,為陳大伯對鄰居的一片熱心與深情所感動。
21、陳大伯見到遲歸的“我”像見到久別的親人,還熱心為鄰居服務。鄰居幫“我”家搬家。牛媽等從新居來舊地看看,見到“我”,含著淚訴說離情別緒。
22、沒能更充分地體會一下這濃濃的惜別之情。
23、議論;人們對故土留戀的原因。
24.略
《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通過閱讀,學會歸納體會錢學森對祖國始終眷戀的深情。
2.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并結合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的感情,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用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始終眷戀”來體會錢學森對祖國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詞句。
教學難點:
了解選材對表達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始終眷戀著祖國》這篇文章,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標題——始終眷戀著祖國。(多媒體展示)
明確:在這一環節,學生讀標題時,肯定讀法不一,強調的詞語應該也有所不同,提煉關鍵詞“眷戀”、“始終”,并且帶領學生解析詞語的含義。
始終:自始至終,一直。
眷戀:對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戀、留戀、懷念。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讀標題的形式,從標題入手,直接導入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講授新課做鋪墊。)
二、走近錢學森
問:課文標題是《始終眷戀著祖國》,是誰一直以來都眷戀著自己的祖國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錢學森。
明確: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他直接領導和參與了我國的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由于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頒發了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10月,我國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學貢獻家”的稱號。(多媒體展示)
(設計意圖:了解有關錢學森簡要的生平事跡,體會錢學森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
三、讀中悟情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思考:文章通過錢學森的哪些事情寫出了他對祖國的“始終眷戀”?(多媒體展示)
明確:
(1)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他告訴父親,他不止一次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他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多媒體展示)
第5段中兩個“不止一次”生動地表現了錢學森始終對祖國魂牽夢繞的眷戀。第一個“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側重于表現錢學森對現有境況的感慨,突出他對祖國的懷念之情;第二個“不止一次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他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則側重于表現錢學森對童年時代生活的縈系,突出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歸心似箭、望穿秋水、魂牽夢縈。
(2)這位次長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他曾經說:“我寧肯槍斃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國。” (多媒體展示)
第7段,提出是否能改成客觀敘述的疑問。次長的話可看出他不準錢學森回國的態度之堅決,不僅點明了錢學森的價值,更暗示著錢學森回國道路的艱難和曲折,會受到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同時反襯了錢學森始終眷戀祖國的深情。
(3)錢學森克服了一切困難,為了回國,經歷了重重阻撓。
a.美國移民局的阻撓:不準他離開美國,并以判刑和罰款加以恐嚇。
b.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非法逮捕、關押:15天的折磨,體重下降了30磅。
c.美國移民局非法限制他的自由:每月到移民局報到一次,特務監視,信件電話受到檢查。
(4)這些種種非人道的迫害,并沒有磨掉錢學森夫婦的返回祖國的意志!他們為回國做了哪些準備?
a.總是擺好三只輕便的小箱子。
b.租房只簽一年的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c.教育孩子心里裝著祖國、裝著親人。
d.寫信向祖國母親求救。(對祖國的信任)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地品讀相關語段,抓住中心來理解句意進行概括,因為任何一個重要句子都與中心有著密切的聯系,深刻理解始終眷戀的思想感情,并且解決了課后探究練習一。)
四、討論解疑
討論:課文的1—4段主要寫了什么?這些內容似乎與表現他的“始終眷戀著祖國”沒有關系,可以把它們刪去嗎?為什么?
明確:
課文的1—4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寫了錢學森的求學經歷和他在事業上的輝煌成就。
首先,錢學森在世界航空科學史上影響很大,要了解他首先要了解他的卓著成就;其二,正是因為錢學森的巨大貢獻,是關鍵人物,“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所以美國才舍不得他的離開,他的歸國才困難重重,他最終經歷了重重阻撓,從側面襯托了他始終眷戀著祖國。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適時、適度、適量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五、活動展示
對對聯:初一時,我們學習了對聯的相關知識,現在讓我們嘗試用一幅對聯歸納錢學森的一生。老師給出下聯,概括的是錢學森回國后的輝煌成就,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對出上聯并展示。(多媒體展示)
上聯:
下聯:獻身國防科技,送兩彈一星上天耀神州。
示例:放棄優厚待遇,秉忠心赤膽回國振中華。
沖破重重阻撓,棄優厚待遇回國振中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寫作,及時復習鞏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六、課堂小結
學生朗讀創作的對聯,體會錢學森始終眷戀祖國的深情。
七、作業布置
收集有關愛國主義的詩歌并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八、板書設計
始終眷戀著祖國
劉敬智
輝煌成就
夢回故土 始終眷戀
沖破阻撓 祖國情深
時刻準備
勝利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