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眷戀著祖國》同課異構
設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錢學森簡要的生平事跡,體會錢學森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
2、學習本文選材精當、條理分明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錢學森愛國報國的赤子之心。
教材分析 :
《始終眷戀著祖國》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蘇教版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祖國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始終眷戀著祖國》選自人物通訊《錢學森----中國我民的驕傲》,課文節選的是記述錢學森無限熱愛祖國的那部分文字。 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愛國熱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難點是學習作者選材組材精當、細節提煉精妙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1、從多種渠道收集錢學森的有關資料。
2、布置預習:學生借助工具書積累生字詞;自讀課文,能用一條線簡單地理出錢學森的生平事跡并能復述。
3、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加以引導。
之所以把體會深深的愛國情定為教學重點,是因為如今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影響下,情感淡漠,自私者較多,尤其是有次我組織本班學生看電視《長征》,看到紅軍倒下有些學生竟然會笑起來,因此,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為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要教學生做人,做怎樣的人。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由于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辦法了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10月,我過國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學貢獻家”的稱號。錢學森于19xx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學,1943年,他于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20世紀40年代研制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設計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制成功,并成為后來美國采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導彈的先驅。
1955年,錢學森沖破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祖國,投身于創建中國航天事業當中。這篇課文詳細介紹了錢學森的個人簡歷和歸國的坎坷。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師:下面自學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詞或語句,通過字典等工具書自行解決。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畫出能表明這一順序的詞語。
3、用自己的話簡介錢學森的主要經歷。
4、錢學森歸國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險阻?
5、他最后是怎樣回到祖國的?這件事與中心有關嗎?談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