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精選6篇)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1
趙懷兵 陳惠謙
教學目的:
1、了解《世說新語》一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釋、工具書,通過默讀、朗讀、翻譯等方法把握課文內容。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介紹作品,導入 新課(目標1)(4分鐘)
在我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說新語》,作者是南北朝時宋朝的劉義慶。這部書記錄了從漢末到東晉士大夫階層的一些遺聞軼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些上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況,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雛形。
周處是普朝人,據《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仕晉為御史中丞時,凡所糾察彈劾的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避諱。氏人齊萬年造反,朝臣恨周處強直,建議朝廷派周處出戰。有人知其有去無還,勸他以母親年老為由,不去出戰。周處說:"忠孝之道,安得兩全?"后來孤軍深入,斬敵甚多,弦絕矢盡,臨危不退,遂壯烈犧牲。死后追贈平西將軍。這樣一個戰死沙場的國家棟梁,其少年時期則是另一番模樣。《周處》一文以極富傳奇色彩的筆調,記敘了一個勇于改過的少年形象。
三、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提交全班討論。(目標2)(36分鐘)
1.注意下列詞語的意思:
兇強俠氣、并皆、尤劇、更相慶、磋跎、令名彰、改勵
2.揣摩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為鄉里所患
終為忠臣孝子
或說處殺虎斬蛟
蛟或浮或沉
始知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樣翻譯好:
①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為官地稱呼陸機、陸云。"具以情告"是"以請具告"的倒置。)
②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朝聞夕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早晨聽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無遺憾,形容對真理的渴望。可直譯為"古人以朝聞夕死為貴",或意譯為"古人很看重'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種追求。")
③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這個句子中間省略了一層意思:"若已立志",翻譯時應補上。)
(備學生)如果學生事先沒有預習,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解釋、翻譯。)
4、根據注釋,請學生翻譯文章,其他學生糾正或補充,教師點撥。
四、小結(1分鐘)
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我們讀了這個故事以后不知能有什么啟示呢?
五、作業 布置(1分鐘)
1、 翻譯全文。(A)
2、 完成《掌握語文》練習。(B)
3、 把這個故事用現代漢語寫出來,注意適當擴充情節。(C)
六、說課精要: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課文的語言文字對初二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先把文章理解清楚是本節課的重點。
七、教學后記: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周處》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文文字淺顯,人物形象鮮明;文章篇幅雖短,但作者謀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沖突。其中既有周處在年少時危害鄉里,與虎蛟并為三害,為鄉里所患,又有他知道“為鄉里所患”,就入吳尋二陸,改過自新,終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節。本文線性過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產生、發展和解決三個階段。然而橫向的細節沒有充分展開,這為情節的再創造埋下了線索,并給了同學更多的想象空間。
二、學生分析
我所執教的初一(1)班是我校的分層班,學生基礎較好,有較強的閱讀能力。經過一年的訓練,學生已經初步掌握場面描寫、動作描寫。而本學期教材中出現了心理描寫,因此有必要結合教材的知試點進行專項的片斷描寫。其二,學生比較熟悉這則神話故事。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這篇課文,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
三、課堂教學設計
課 題:周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分析周處的性格特點,把握課文的主旨。
3、進行創造性的片段描寫和課文改寫。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三、情感與態度
學習作品中人物勇于改過自新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分析周處的性格,把握課文的主旨。
[教學難點]
進行創造性的片斷描寫。
[教學方法]
說寫結合加深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陳太丘與友期》引出課文《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散讀課文,讀準字音。
2、復述故事情節。
三、再讀課文,加深課文理解
1、 問題一:在鄉里人的眼里,周處是個怎樣的人?
兇強俠氣,禍害,是三橫之一
2、問題二:你是怎樣評價周處這個人物的?
1) 斬殺蛟和虎:勇猛、武藝高強
2) 知道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 入吳尋二陸:虛心接受,知錯就改
四、創造性的片段描寫
1、周處如何擊殺蛟和虎?(動作描寫)
2、鄉里人互相慶賀的場面。(場面描寫)
3、周處悔過自新的心理描寫。
五、總結:
“ 知恥而后勇”,周處曾被鄉里人認為是“禍害”,都能成為“忠臣孝子”,成為名傳千古的大英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有志者事竟成”,讓我們一起記住文末的一句話:“人患志之不立”吧!
[布置作業]
1、抄寫課文
2、詞語積累,詳見書本
3、繼續完成片段描寫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過程要有張力
從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中,課堂教學存在著三個不合理:第一,時間安排的不合理:在三個板塊的教學中,第一、第二個板塊我用時28分鐘。而第三個板塊的片段描寫只給了學生12分鐘的時間,其中也包括讓學生將描寫寫在練習紙上,可想而知,學生倉促起筆,效果就不甚理想;其二,教學內容主次安排不合理。本節課的重點應該落在片段描寫。而我的三個板塊的設計是平均分配用時,缺乏重點,反而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其三,學生活動設計不合理。學生缺乏足夠的活動時間,這使整個課堂教學比較沉悶,沒有真正的讓每個學生沉浸文本,并能夠對文本進行閱讀,因此體會不深。鑒于此,我以為可以調整以下教學環節:1、縮短第一、二板塊的教學時間,甚至可以省略第二塊內容的教學。2、重點突出第三塊內容的課堂教學。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主題性教學,它給了教師較大的教學空間。尤其是自讀課文,如何落實文本教學,又能給學生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是我們每一個老師其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懂得很好的利用教材,抓住一點,并鋪陳開來,而不是全面開花,將基礎知識貫穿與課堂教學中。當然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擺脫傳統的一種教學模式,給予更廣闊的教學空間其實是需要勇氣了。在日常的教學中往往會覺得什么東西都要說,這使教學的時間更顯急促,缺乏一種教學的張力,也缺乏一種彈性,而使教學行為變得死氣沉沉。因此,在教學中要學會舍棄一點東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同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能夠突出重點,并能做到系統化的目標式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舉一反三。
(二)適時點撥是關鍵。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反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能結合課后的注釋復述故事
情節。2、學生能夠結合課文語句,整體感知課文。如:回答問題一:在鄉里人的眼里,周處是個怎樣的人?問題二:你是怎樣評價周處這個人物的?3、學生進行片段描寫,并口述描寫內容。從學生在三類問題的表述中,我感覺學生在復述故事情節和回答問題時能夠較流暢地表達,但學生在進行片段描寫時學生存在著幾個問題:第一,部分學生的表達以敘述為主,缺乏精彩的描寫;第二,學生以復述課文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學生描寫精彩生動。因此,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做了以下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習作(一):動作描寫
周處深入到山林中,找到了白額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在一處枝葉茂密的地方埋伏起來。不久,白額虎踏著悠閑的步子走來。周處待他走到前邊去,忽地一躍撲到了白額虎的背上。白額虎大驚,使勁地搖動背脊,想把周處甩開去,而周處一邊死死抓住虎背,一邊用拳頭狠命地朝虎的額頭砸去。待虎掙扎得精疲力竭時,周處拔出匕首朝虎背上刺去,頓時鮮血四濺,而那白額虎已奄奄一息。
學生習作(二):場面描寫
“周初死了!”不知是哪兒傳來的聲音,把鄉里人都喚到了河邊。大家東張西望,看了好一會兒,發現河里還是沒有動靜,大家便以為周處死了。那場面頓時像炸開了鍋,大家興奮不已。
大家當晚就開了一個慶祝會。隨著一陣鞭炮聲響起,大家邊開始狂歡了起來。他們有的舞獅,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場面可氣派了!
過了一會兒,鄉長站起來說:“現在三橫全死了,我們以后就不用擔經受怕了,讓我們為此盡情的慶祝吧!”聽完這話,大家更高興了,又開始狂歡起來,每個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結合學生的習作,我對學生習作了如下指導:指導一:我認為學生能夠抓住周處打虎的動作,并表現了周處藝高人膽大的特點,但能否換位思考:是否可以抓住老虎的狡猾、兇狠來反襯周處的勇敢,武藝高強。指導二:文中的“他們有的舞獅,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場面可氣派了!”一句能表達鄉親慶祝的場面,但要抓住人物活的“動態”的描寫;另外,在場面描寫先要對整個場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抓住場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動,談出自己的感受。
綜上指導,我以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老師必要的指導,而這種指導必須從小處入手,如從片斷描寫出發,化難為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不是讓學生感覺到寫作文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展開想象,提高寫作能力恰恰是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篇內容。
2、分析主人公周處的性格,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2分鐘)
請一學生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三、分析文章結構,理清層次,把握內容。(目標1)(16分鐘)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
(1)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周處( )三橫 或說( )蛟( )蹉跎( )彰( )
(2).根據文義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實冀/三橫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貴朝聞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說處殺虎斬蚊
(備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教師要給予這方面的指導。
2、 請學生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周處為害鄉里,與蚊、虎并為"三害"。
第二層:周處斬虎擊蚊三日未歸,見百姓更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
第三層:周處勇于改過,走訪名人,遂改勵。
(備學生)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劃分準確,大意概括了要點即可,無須統一答案。
四、思考討論,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標2)(22分鐘)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
1. 周處家鄉的老百姓把周處與蛟、虎并為"三害",這說明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周處殺虎擊蛟三日未歸,鄉人更相慶,這又說明什么?
2.周處為什么"自尋二陸"?
3、我們怎樣看待周處的"兇強俠氣"?怎樣全面地評價周處?
(備學生)教師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做題能力。
板書:
少年周處
為害鄉里(略寫)}
殺虎軌蛟(詳寫)改過自新
自尋二陸(詳寫)
五、小結(目標3)(1分鐘)
周處是一個能接受批評,用語改過自新,終于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六、布置作業 (1分鐘)
1、掌握文章中的詞語解釋,翻譯全文。(A)
2、寫一篇讀后感。(B)
3、把自己有否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有否犯錯的事情告訴同學。(C)
七、說課精要: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鮮明生動。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對學生有教育意義,應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自己理解,自己體會。
八、教學后記: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4
中江白果中學 鄧秋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只要能知錯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學習本文一波三折的寫作技巧,學習本文語言簡練的特點。
3、體會怎樣“把書讀厚,把書讀薄”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教學目的[2]、;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學設想: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為預習理解課,其目標有二,一是掌握文言字、詞;二是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問,為課文的感悟創新作準備。本教案是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過程 :
一、激趣:介紹周處生平,引起學生共鳴。
處仕晉,為御使中丞,多所彈糾,氐人齊萬年反,乃 令處距萬年。伏波孫秀欲表處母老,處曰:“忠孝之道,安能兩全?”乃進戰,斬首萬計。弦絕弓盡,左右勸退,處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戰而沒。 ----《晉陽秋》
周處,晉之名將,忠勇兩全,讀了上則短文,大家都為他的勇敢所感動,那么,周處是怎樣成為這樣的大英雄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
二、學生齊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
三、學生置疑:同學們初讀了課文,請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師生共同釋疑。
四、亮點探尋:
(一)、對“兇強俠氣”進行探討。
(1) 問題提出:周處年少時在人們心目中是怎樣的形象?為什么是這樣?
(2) 思維拓展:你能根據平時積累,具體設計一個情節來闡釋“兇強俠氣”嗎?
通過此問設計,其目的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給學生把書讀厚的學習方法。
(3) 探尋:作者為什么要寫他“兇強”又要寫他“俠氣”
(二)、對“殺虎斬蛟”進行探討
(1) 問題提出:鄉人為什么要“或說處‘殺虎斬蛟’”?
(2) 思維拓展:請補充周處殺虎斬蛟的詳細過程,說得越驚險越好。
(3) 探尋:鄉里為什么要“更相慶”?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三)、對“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進行探討。
(1)、周處為什么能成為“忠臣孝子”?
(2)、通過學習周處的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四)、本文雖只有192字,但卻寫得一波三折,峰回路轉,請分析其作用。
探究學習:
文章開篇介紹周處“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后,接下來本該直接寫他如何為害鄉里,可作者卻將筆鋒一轉,談虎說蛟。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實際上是一個圈套,這是文意的再轉。鄉人希望三橫余其一,不料三害皆除,是三轉。處竟殺蚊而出是四轉。鄉里不慶賀周處凱旋,而慶賀他的死亡是五轉。周處對此不惱不怒,由此產生悔改之意是六轉。尋陸機,陸機不在,是七轉。清河在是八轉。周處想悔改卻又擔心無所成是九轉。清河再勸是十轉。文章真可謂“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變,句字變。”(劉大櫆《論文偶記》)如此曲折變化,搖曳多姿,引人人勝。
(五)、為什么課文對周處為害鄉里寫得簡而虛,而對他殺虎斬蛟、自悔自改卻寫得繁而實?探究學習:
這是由文章的立意所決定的,本文是一則名人軼事。它意在表現周處的改過自新,彰揚他的自改自勵的精神,并借陸云的話闡述了“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這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而并非展示周處的惡行。周處為害鄉里,只是作為表現周處的反襯之筆。
五、教師引導:
把書讀厚,是補充書中的情節,對書進行評介,僅達到這一步是不夠的,書讀厚了我們能記住它嗎?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嗎?這就要求我們把書讀薄。所謂把書讀薄,就是要善于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指導歸納總結的方法。
(1)、找出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并把它整理到筆記本上;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字詞、通假字等。
(3)、整理文章結構,歸納文章中心。文章的啟示。
(4)、體會文章結構特點、語言特色。
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方法下課后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
六、教師總結:
“ 知恥而后勇”,周處這個曾被鄉里人認為是“禍害”的,都能成為“忠臣孝子”,成為名傳千古的大英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改正自己的缺點,還總是信心不足,認為自己天生愚笨呢?這一句名言吧:“人患志之不立。”努力去開創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七、作業 :整理本課知識要點。
短評:
抓亮點、拓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新教材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在古代文言文的教學中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呢?我想通過抓課文亮點,通過學生的想象與聯想,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創新能力得以培養。那么什么是亮點?如何抓亮點?
所謂亮點,是指課文中學生思維的拓展點,它含蓄而簡練,適合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它是課文特色的集中體現,通過對它的探討,就能使學生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它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周處》一課的亮點,我認為有這樣幾處,一是“兇強俠氣”,因為它既照應了為鄉里所患,又是周處改過自新的內因;同時它有足夠的讓學生聯想思維展開的空間。二是陸云的話,它既是周處改過自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寫作意圖的體現,學生通過它就可以同作者進行交流受到啟示。
三是本文一波三折的寫作技巧,通過它就可以使學生獲得寫作能力的提高。
發現了亮點,就要圍繞亮點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否能調動起來,這一方面決定于學生的素質,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這就不在本文中探討了。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5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世說新語》一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釋、工具書,通過默讀、朗讀、翻譯等方法把握課文內容。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介紹作品,導入 新課(目標1)(4分鐘)
在我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說新語》,作者是南北朝時宋朝的劉義慶。這部書記錄了從漢末到東晉士大夫階層的一些遺聞軼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些上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況,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雛形。
周處是普朝人,據《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仕晉為御史中丞時,凡所糾察彈劾的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避諱。氏人齊萬年造反,朝臣恨周處強直,建議朝廷派周處出戰。有人知其有去無還,勸他以母親年老為由,不去出戰。周處說:"忠孝之道,安得兩全?"后來孤軍深入,斬敵甚多,弦絕矢盡,臨危不退,遂壯烈犧牲。死后追贈平西將軍。這樣一個戰死沙場的國家棟梁,其少年時期則是另一番模樣。《周處》一文以極富傳奇色彩的筆調,記敘了一個勇于改過的少年形象。
三、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提交全班討論。(目標2)(36分鐘)
1.注意下列詞語的意思:
兇強俠氣、并皆、尤劇、更相慶、磋跎、令名彰、改勵
2.揣摩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為鄉里所患
終為忠臣孝子
或說處殺虎斬蚊
蛟或浮或沉
始知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樣翻譯好:
①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為官地稱呼陸機、陸云。"具以情告"是"以請具告"的倒置。)
②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朝聞夕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早晨聽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無遺憾,形容對真理的渴望。可直譯為"古人以朝聞夕死為貴",或意譯為"古人很看重'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種追求。")
③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這個句子中間省略了一層意思:"若已立志",翻譯時應補上。)
(備學生)如果學生事先沒有預習,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解釋、翻譯。)
4、根據注釋,請學生翻譯文章,其他學生糾正或補充,教師點撥。
四、小結(1分鐘)
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我們讀了這個故事以后不知能有什么啟示呢?
五、作業 布置(1分鐘)
1、 翻譯全文。(A)
2、 完成《掌握語文》練習。(B)
3、 把這個故事用現代漢語寫出來,注意適當擴充情節。(C)
六、說課精要: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課文的語言文字對初二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先把文章理解清楚是本節課的重點。
七、教學后記:
《周處》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篇內容。
2、分析主人公周處的性格,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2分鐘)
請一學生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三、分析文章結構,理清層次,把握內容。(目標1)(16分鐘)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
(1)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周處( )三橫 或說( )蛟( )蹉跎( )彰( )
(2).根據文義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實冀/三橫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貴朝聞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說處殺虎斬蚊
(備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教師要給予這方面的指導。
2、 請學生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周處為害鄉里,與蚊、虎并為"三害"。
第二層:周處斬虎擊蚊三日未歸,見百姓更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
第三層:周處勇于改過,走訪名人,遂改勵。
(備學生)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劃分準確,大意概括了要點即可,無須統一答案。
四、思考討論,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標2)(22分鐘)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
1. 周處家鄉的老百姓把周處與蚊、虎并為"三害",這說明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周處殺虎擊蚊三日未歸,鄉人更相慶,這又說明什么?
2.周處為什么"自尋二陸"?
3、我們怎樣看待周處的"兇強俠氣"?怎樣全面地評價周處?
(備學生)教師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做題能力。
板書:
少年周處
為害鄉里(略寫)}
殺虎軌蚊(詳寫)改過自新
自尋二陸(詳寫)
五、小結(目標3)(1分鐘)
周處是一個能接受批評,用語改過自新,終于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六、布置作業 (1分鐘)
1、掌握文章中的詞語解釋,翻譯全文。(A)
2、寫一篇讀后感。(B)
3、把自己有否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有否犯錯的事情告訴同學。(C)
七、說課精要: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鮮明生動。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對學生有教育意義,應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自己理解,自己體會。
八、教學后記: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篇6
《周處》 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世說新語》一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釋、工具書,通過默讀、朗讀、翻譯等方法把握課文內容。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介紹作品,導入 新課(目標1)(4分鐘)
在我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說新語》,作者是南北朝時宋朝的劉義慶。這部書記錄了從漢末到東晉士大夫階層的一些遺聞軼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些上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況,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雛形。
周處是普朝人,據《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仕晉為御史中丞時,凡所糾察彈劾的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避諱。氏人齊萬年造反,朝臣恨周處強直,建議朝廷派周處出戰。有人知其有去無還,勸他以母親年老為由,不去出戰。周處說:"忠孝之道,安得兩全?"后來孤軍深入,斬敵甚多,弦絕矢盡,臨危不退,遂壯烈犧牲。死后追贈平西將軍。這樣一個戰死沙場的國家棟梁,其少年時期則是另一番模樣。《周處》一文以極富傳奇色彩的筆調,記敘了一個勇于改過的少年形象。
三、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提交全班討論。(目標2)(36分鐘)
1.注意下列詞語的意思:
兇強俠氣、并皆、尤劇、更相慶、磋跎、令名彰、改勵
2.揣摩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為鄉里所患
終為忠臣孝子
或說處殺虎斬蚊
蛟或浮或沉
始知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樣翻譯好:
①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為官地稱呼陸機、陸云。"具以情告"是"以請具告"的倒置。)
②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朝聞夕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早晨聽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無遺憾,形容對真理的渴望。可直譯為"古人以朝聞夕死為貴",或意譯為"古人很看重'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種追求。")
③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這個句子中間省略了一層意思:"若已立志",翻譯時應補上。)
(備學生)如果學生事先沒有預習,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解釋、翻譯。)
4、根據注釋,請學生翻譯文章,其他學生糾正或補充,教師點撥。
四、小結(1分鐘)
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我們讀了這個故事以后不知能有什么啟示呢?
五、作業 布置(1分鐘)
1、 翻譯全文。(A)
2、 完成《掌握語文》練習。(B)
3、 把這個故事用現代漢語寫出來,注意適當擴充情節。(C)
六、說課精要: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課文的語言文字對初二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先把文章理解清楚是本節課的重點。
七、教學后記:
《周處》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篇內容。
2、分析主人公周處的性格,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
教學步驟 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2分鐘)
請一學生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三、分析文章結構,理清層次,把握內容。(目標1)(16分鐘)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
(1)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周處( )三橫 或說( )蛟( )蹉跎( )彰( )
(2).根據文義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實冀/三橫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貴朝聞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說處殺虎斬蚊
(備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教師要給予這方面的指導。
2、 請學生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周處為害鄉里,與蚊、虎并為"三害"。
第二層:周處斬虎擊蚊三日未歸,見百姓更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
第三層:周處勇于改過,走訪名人,遂改勵。
(備學生)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劃分準確,大意概括了要點即可,無須統一答案。
四、思考討論,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標2)(22分鐘)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
1. 周處家鄉的老百姓把周處與蚊、虎并為"三害",這說明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周處殺虎擊蚊三日未歸,鄉人更相慶,這又說明什么?
2.周處為什么"自尋二陸"?
3、我們怎樣看待周處的"兇強俠氣"?怎樣全面地評價周處?
(備學生)教師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做題能力。
板書:
少年周處
為害鄉里(略寫)}
殺虎軌蚊(詳寫)改過自新
自尋二陸(詳寫)
五、小結(目標3)(1分鐘)
周處是一個能接受批評,用語改過自新,終于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六、布置作業 (1分鐘)
1、掌握文章中的詞語解釋,翻譯全文。(A)
2、寫一篇讀后感。(B)
3、把自己有否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有否犯錯的事情告訴同學。(C)
七、說課精要: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鮮明生動。周處少時為害鄉里,后來改過自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對學生有教育意義,應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自己理解,自己體會。
八、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