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崇尚公平》導學案
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努力培養合理真切的社會公平感和對待社會生活中不公平現象的理智感;增強積極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意識,自覺樹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識。
2、 能力目標: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對公平與不公平現象的獨立判斷能力,對公平的社會性和相對性特征的理解能力進行公平互惠的社會合作的實踐能力,關于公平問題的辨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公平問題以及公平與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關系;正確認識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公平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懂得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定和個體發展的重要性;關于公平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理解公平合作對于社會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著同時分擔利益和負擔,最重要的是樹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對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對社會不公平現象;公平合作意識和社會不公平問題。
知識鏈接:
材料一:談一談你認為怎樣做是公平的
材料二:李偉是班上的宣傳委員,一次學校進行黑板報比賽。班主任讓李偉負責此事,他當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務。放學后,他卻說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給其他同學一走了之。其他同學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黑板報評比獲一等獎,李偉因此獲得優秀宣傳委員的稱號,受到表彰。
(1)你認為李偉受表彰公平嗎?為什么?
(2)你是怎樣理解公平的?
(1)不公平。因為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李偉未付出任何勞動,反而獲得了表彰。
(2)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哪一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如果一個人承擔著少于應承擔的責任,或者取得了多于應得的利益,就是不公平
材料三:課本102頁材料
材料四:王女士發現這個月自己家的固定電話費很高,她要求調一份詳細清單,但工作人員以只能調長途,不能調市話為由。拒絕打印全部通話記錄。
(1)電信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公平嗎?
(2) 你認為王女士應該怎樣做?
材料五:課本106頁材料
學法指導:通過學生列舉身邊的例子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導學過程:
第一步:組長帶領組員默讀全文
第二步:組長帶領組員找出預習題目
一框:1、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2、為什么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公平? 3、不公平的危害?
二框:1、怎樣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2、怎樣自覺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小結反思:公平感與個人的需要、經歷、思維方式有關,通過這次的合作討論,讓學提高對公平的判斷能力和調整思維方式的能力,知道面對不公平的現象我們正確的做法。
達標檢測:
⒈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追求的一個重要主題是( )
a. 公平 b. 物質需要 c. 精神需求 d. 物質和精神需求
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是否公平、如何做到公平等問題。下列對公平理解正確的是( )
①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诠襟w現著對權利的尊重、酃绞菍λ说目隙ā、芄襟w現著對自身力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