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第二課 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
第二課 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
教學目標
- 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識記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有關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的規定。
-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新聞記者教材的能力。因為只有會讀,才能感知教材,領會教材,抓住重點,由此切入后續的一系列學習活動。
提高學生比較和分頭能力。這是學習法律常識應強調培養的能力。在一定意義上說,法就是線,就是對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須做的界定。線內屬于合法,線外屬于違法。不能實施違法行為。
提高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能力。如,引導學生認識;有法是這樣,無法會如何?
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的能力。其中包括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規范自己的行為的能力;運用法律知識評價社會現象等能力。
- 思想覺語目標
通過教學要提高學生的以下覺悟: |
1)熱愛法律。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護民”的;法既約束人的行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它是護民治國的法寶。
2)守法光榮,違法可恥。我國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維護人民的利益,違法即損害人民的利益。要讓學生有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
教學重點 |
- 無規矩不成方賀,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
-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會管理秩序的規定。
教學難點擾亂公共秩序、破壞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罪與非罪的界限。 課時安排 |
3課時。
第一課時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用三節課的時間,學習第二課,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請同學們先閱讀一下本課的課題、框題和目題,對所學內容有一個粗線條的了解,認識其知識框架。
(請一位同學讀,然后寫在黑板上。)
第二課依法維護社會公生活。(板書)
(副板書)
一、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板書)
導入 新課
情形(一)
先請兩位同學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方、圓圖形。(讓同學們評議畫的是否標準,說明用規、尺才能畫的標準。由此,提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情形(二)
請學生和教師一起做一個表演,請同學觀察、比較表演中的兩個場面,指出兩個場面說明什么道理。(同學們坐在原位不動,待教師說完表演詞,即可自我表演。)
場面(一)
教師:“今天下午看電影,請同學們自己到我這里取電影票。”(學生立即擁向講臺,教師被重重包圍。)
場面(二)
教師:“今天下午看電影,請每行的第一位同學到我這里取全組的電影票,然后按座位順序發給生一個同學。”(學生取票自我良好。)
(設計此表演目的:讓學生親自體會有無要求即行為規范大不一樣。說明無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引導學生走進本框題內容。)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說明這個道理的現象,請同學們列舉一下。
(教師歸納。)
上學上課:遵守時間,聽鈴作息。
交通行駛:紅燈停、綠燈行,靠右側行駛。
上公共汽車:先下后上。
體育比賽:賽場規則等等。
這些現象提示了一個共同的道理,這就是:
- 無規矩不成方圓(板書)
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板書)
2)社會生活需要共同的準則。(板書)
道德準則是人們心中的準則;紀律、規章是人們在一定范圍內適用的準則;法律是唯一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準則。它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即每個公民必須遵守;它具有權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違反。
由于法律準則的這些特點,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準則、紀律、規章等的規范作用。
3)法律對人們言規范作用的表現。(板書) 這是因為,法律維護社會生活的準則,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例如:上學是適齡學習者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當自己享受教育的權利時,也要尊重別人的這一權利,不容許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權利,同時還要覆行守紀的義務。所以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守法;學會依法行已,依法辦事;還要學會依法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在我國維護社會生活準則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 法律法規,我們只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我國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項法規。(板書)它包括五章45條。下次課,我們就《條例》 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 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一個新法規: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明確了一個新道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 鞏固新課 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閱讀教材(第22頁的案例)。閱后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二、維護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板書) 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快速搶答(說出全稱):在我國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的法律中,關于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項法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表態。) 回答正確,(每人發一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作為學習資料,保存好。)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交流上節課留給大家的題目:談自我見聞中擾亂公共秩序的現象。 (設計此題目的目的有二,(1)讓學生活動起來,引導他們關心社會問題,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2)培養學生參與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 (讓較多學生發言,教師注意引導安全涉及的方面、范圍。) (教師歸納。) 同學們列舉了大量的實例,涉及了學校等單位的秩序,影劇院、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秩序,出行乘車等公共交通秩序,等等諸多方面。這些方面,在我們的教材中都分別做了評析。我們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達到要領明確,依法處罰的認識。 請大家看書第23頁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6頁第1自然段。 1)公共秩序的含義。(板書) 主要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場所秩序,社會秩序等。 2)法律嚴禁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板書) 請同學們看投影: (投影一) 維護公共秩序,處罰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 違反《條例》的表現 違反《條例》應受到的處罰 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違反《條例》的表現 違反《條例》應受到的處罰 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 結伙斗毆等流氓行為,造謠惑眾、煽動鬧事的行為,謊報險情、制造混亂的行為,拒絕或阻礙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 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保障公共安全(板書) 1)公共安全的含義。(板書) 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的安全。 2)法律嚴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板書) 請同學們看投影: (投影二) 維護公共安全,處罰破壞公共安全的行為 違反《條例》的表現 違反《條例》應受到的處罰 非法攜帶、存放槍支、彈藥或有其他違反槍支管理規定的行為。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非法制造、販賣、攜帶匕首、三棱刀、彈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未經批準,安裝、使用電網的 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損毀、移動覆蓋物、標志、防圍的” 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明確了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主要內容:了解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在實際行動中要做到自覺守法,并能運用法律武器,同妨害公共安全,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作斗爭。 鞏固新課 現在同學們看書第25而“議一議”題目。在交通工具上,乘客應如何把守法與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展開討論發言。) (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 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公共電汽車上,主動買票,愛護車內設施,禮讓他人,照顧老幼病殘孕者,這就是把守法與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了,體現出同學們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我們再討論第26頁“議一議”。“如果路遇同學與別人發生糾紛,你該怎么辦?” (學生發言后,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的正確。遇到同學、朋友與別人發生糾紛,應該一不參與;二要規勸;三在勸解無效的情況下,就近求助學校、居委會、派出所等來解決。 通過兩個問題討論,老師看到了同學們經過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學習,在遇到問題時,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覺著應戰,表現出同學們的智慧和膽識。 祝大家不斷增強法律意識。 課后作業 自學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目的:看原文,原原本本學法律。) 第三課時 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維護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這節課我們學習維護社會管理秩序。 三、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板書) 同學們先自學第一目題的內容,找出:(1)社會管理秩序的含義。(2)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應包括哪些方面。 (設計自學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同學們回答的比較清楚準確。下面我們把要點記下不來。 1)社會管理秩序的含義。(板書) 社會管理秩序,是指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及秩序。 國家機關的管理工作,包括對公用設施的管理,對文物的管理,對公共環境的管理,對毒品的管理等。 國家機關的管理活動,是在維護社會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這就是說,國家機關的正常的管理活動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會管理秩序。由此也可以推出,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應包括兩個方面,即實施管理的方面和被管理方面。 2)維護社會管理秩序包括兩個方面。(板書) 如果呈個人的行為妨害了社會管理秩序,不管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資料: “縣、鄉、校領導失職,校舍倒塌造成重大傷亡。” 妝地有關機關對各責任人員分別依法處理。 2。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處罰。(板書) 同學們自學這部分內容。思考: (1)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處罰,有哪兩種不同性質? (2)教材中主要例舉了哪幾方面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是怎樣分別處罰的?(設計此項題目、方法的目的:(1)在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解決區別罪與非罪的教學難點 。(2)利用教材現有的量案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 1)關于對違反禁毒和破壞公用設施行為的處罰。(板書) (請同學分別回答,教師歸納。) 我問問同學們誰看過電視里播放的關于禁毒的宣傳節目?同學們都舉起手,說明大家都看過。毒品的危害極大。它于個人是前途殆盡,家破人亡;于國家是摧殘民族肌體,敗壞社會風氣,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國近代史上曾兩次爆發鴉片戰爭。前車之鑒,必須記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墮入深淵。要做到:一要遠離毒品,二要對制毒、販毒等行為依法揭露。 對于社會的公用設施,要人人愛護。因為它是人們共有的家園。從愛護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不忌。 2)要分清罪與非罪的界限。(板書) 嚴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觸犯刑法——依刑法處罰——犯罪。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的行——未觸犯刑——依《條例》處罰——一一般違法。 關鍵看防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是否達到觸犯刑法的程度。 同學們把這一目題中的第一、第二案例進行比較,就能得出以上結論。 小結: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概念:社會管理秩序。分清了一個重要界限:罪與非罪。明白了一個道理:維護社會管理秩序,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課后訓練 本課知識系統表 無規矩不成方圓 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 維護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 社會管理秩序需要法律來維護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處罰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 三、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及其重要作用,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示例1.導入的過程提問:十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損失?設想一下當時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師小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以我國過近代報刊、電影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在本課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了使學生便于記憶和理解,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形象化的圖表進行講解。... 第10課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共十三大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 高一政治教學案2---21第八課: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溫故知新:XX年5月1日,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內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意義。2、能力目標:通過本框知識的學習,提高閱讀理解、綜合分析和認識問題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第三框題 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教材分析] 講述繼奴隸社會之后的封建社會的生產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也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講封建社會的進步性及剝削關系。 首先指出,'封建社會的生產以農業為主,農民是生產者。... 第二框 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教材分析]本框 講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的產生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個層次,指出階級統治的出現。... 第6課 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 學案 一.課前導學(一)認清目標 明確要求學習目標重點: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二)自主學習 充分準備 (預習時順帶把這些題給做了,... 活動目標:1、理解兒歌的內容。2、鼓勵幼兒用兒歌表達自己的成長。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課題執筆人羅石文編寫日期執行人執行日期三維教學 目標知道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了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其權利和義務。懂得國際組織的內容和作用。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樹立做負責任大國的心態。...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教學設計及說明政史地組 盛金賢一、 教材分析: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是高二哲學常識第三課第一節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證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從對立統一以及二者的關系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 第一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教學重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具體內容教學難點:基本路線制定的依據是什么?教學建議:1、列舉法:(1)請列舉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取得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