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權利義務伴我行教案
歸納總結 正義可體現在思想、行為和制度等方面。 討論、發言:正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活動五:暢所欲言反饋效果 我國相關制度的規定體現了正義,設問: 1.你能列舉出一些體現正義的制度嗎? 2.國家為什么要制定這些制度? 分組討論、總結:我國的制度怎樣體現正義? 學生對知識的反饋與知識拓展。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活動六:澄清錯誤科學理解 1.設問:多勞多得與交納個人所得稅矛盾嗎?為什么?2.對一些貧窮地區實行優惠的經濟發展政策是正義嗎?為什么? 分組討論、總結:了解正義與正義制度的作用。 通過討論澄清學生的認識誤區,讓學生對正義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歸納總結 正義的制度與公平有何關系? 分組討論、總結:正義的制度與公平的關系。
課堂小結 歸納總結 1.科學歸納對正義的理解。2.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分組討論、總結:對正義比較全面地理解。
情感升華 鏈接與延伸 投影:馬丁神父的悔恨詩p113相關鏈接 朗讀。 思考、發言:這首小詩給我們什么啟示? 知識的延伸,激發學生的正義感。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引起學生的共鳴,嘗試做一個正義的人。
附:【蔣慶事跡】
崇高的品德 偉大的人格
蔣慶──一名基層法院的女法官,既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豪情壯語,為什么生前受到群眾的尊敬和愛戴,身后受到組織的肯定和表彰?我想主要是她崇高的品德和偉大的人格力量。
蔣慶在XX年的審判工作中,辦理各類案件多件,包括休息日在內,平均不到三天就辦理一件,沒有一件錯案,沒有一個當事人反映她辦案不公或不廉潔。
蔣慶親民、愛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她對孤獨無依的老人,失學無助的少年,迷失方向的青年,瀕臨崩潰的家庭,傾注了她所有的愛,撒下了她所有的情。可她卻拋下了自己年邁的雙親,親愛的丈夫,心愛的孩子。
有人說,蔣慶早就該當“官”了。可蔣慶對“官”有自己獨到的詮釋:“在我的工作崗位上,只要公正司法,法官就是最大的官。”是啊,法官是正義的最高守護神,只要公正司法,不論其職位高低,都是威嚴崇高的。
她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在審判崗位上XX年,從來沒有當事人反映她有不廉潔的行為,從來不接受包括親友在內的任何禮金饋贈。她住的是不足60平方米的單位舊公房,是她和丈夫自己動手搞裝修。有許多老板、包工頭主動找上門來,向她提出幫助裝修,都被她謝絕了。
在法院工作,蔣慶卻是“六親不認”,她的姐姐受人之托,打聽一樁案件何時下判,她硬是把姐姐給“頂”了回去,從此親戚朋友們都不再向她打聽案件上的事。從她獲得的雅號“蔣鐵錘”中,就能說明她鐵面無私,剛正不阿,追求正義的堅定信念。
作為一個女人,一生中可能只生育一次;但作為一名法官,一生中可能要開成千上萬次的庭。可她出差在外為了急著趕回院里開庭審理案件,在買不到坐票的情況下,懷著5個月身孕的她在火車上整整站了13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