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隱私受保護導學案
第五課 隱私受保護導學案
一、導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
2、培養自尊的意識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3、培養對他人的信譽感和責任感。
4、憎惡侵犯公民隱私的行為。
能力目標:
1、具有辨別隱私與非隱私的能力。
2、能自主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關案例。
3、初步掌握保護個人隱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4、實踐中能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知識目標:
1、了解隱私的內涵,隱私權的內容,澄清隱私即丑事的錯誤觀念。
2、知道法律對公民個人隱私包括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予以明確的保護。
3、知道個人隱私侵害時的法律救濟方法及侵權者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
二、教學重點:
1、 正確認識隱私和隱私權。2、懂得如何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三、教學難點:
1、 正確認識隱私和隱私權。 2、提高學生尊重和保護隱私權的意識。
四、知識鏈接:
材料一、小紅是合法維護自己權利的行為,而不是所謂的不合群、不開朗。
材料二、說法是錯誤的,隱私簡言之就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秘密,內容相當廣泛,不可將隱私等同于丑事。
材料三、公眾人物的隱私范圍與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享有有限的隱私權,這就是現代社會保護社會公眾知情權所必需。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會分配問題和納稅問題這已不屬于個人隱私。至于明星婚戀情況,只要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純屬個人隱私,報刊未經明星同意就刊登是侵權行為。
材料四、課本52頁材料。
材料五、1、教室安裝監視器對學生沒有構成侵權,因為教室屬于公共場所不屬于個人空間,但有其弊端,例如反映出對學生的不信任,使學生無安全感等,需慎重。
2、 銀行和超市屬于公共活動空間,從行業的特點出發安裝監視器合理合法。
五、學法指導
1、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沖突中明辨是非,增強隱私意識。
2、創設相應情景,讓學生感受、判斷、選擇或對情景進行分析。
六、導學過程
第一步:組長帶領組員默讀全文。
第二步:組長帶領組員找出預習題目
一框:1、隱私的內容 2、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3、隱私權的涵義 4、法律保護隱私權的意義
5、隱私權的內容
二框:1、如何尊重他人隱私?
2、侵害隱私權的行為表現。
3、當隱私受侵害時,怎么辦? (如何維權)
4、在隱私權方面,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步:組內交流有疑難的問題
第四步:預習展示內容
七、小結反思:
能夠自覺地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讓我們一起做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八、快樂達標
選擇題
1、下列說法、做法正確的是( )
a、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b、公安局、派出所以“掃黃打非”為名,有權對公民住宅進行隨意搜查c、醫生擅自向其他患者透露了李某有艾滋病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