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愛我中華
第
一
次
飛
躍 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毛
澤
東 毛澤東思想
黨的七大
(1945年) 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勝利
第
二
次
飛
躍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鄧
小
平 鄧小平理論
黨的xx大
(1997年)
反映了全黨的意愿,人民的意志;為黨、國家和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有利于進一步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
3.鄧小平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內容:
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發展動力(改革)、外部條件(對外開放,有利的國際環境)、政治保證(四項基本原則)、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4.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2)“三個代表”的含義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
(5)“三個代表”之間的關系: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統一的整體。發展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
(6)地位及作用: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強大的理論武器。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全黨全國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
6.中國共產黨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第十五課 特色制度
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是建立其他有關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