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愛我中華
13.怎樣才能讓一切創造社會成服的源泉充分涌流?
(1)正確認識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都應該得到承認、尊重和保護。
(2)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創業機制,大膽創新,實現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3)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活力。
走向現代化的總綱
1.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是什么?
第一,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第二,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表現
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完善。
4.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6.黨的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和根本出發點
根本依據: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根本出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黨的基本路線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8.基本路線核心內容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9.怎樣理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
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10.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性)
(1)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3)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4)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11.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1)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是我們黨的主張,又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意愿。
(2)意義(作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證;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
12.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
13.對改革的理解:
(1)改革的目的——為了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2)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注意改革主要是完善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社會的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不變。
(4)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14.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