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學期政治知識要點歸納
維護消費者權益
83.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會在林林總總的商品信息中進行比較、鑒別,不盲目追隨其他消費者,從而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84.維權意識: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獲取消費知識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消費選擇;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如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消費者維權途徑等。
85.在交易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保持應有的警惕,盡量不給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后,我們則應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罰。
86.維權途徑: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究竟采取哪種方式維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單元 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
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
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
87.不同的時代,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88.公平的含義:公平是得到自己該得的,公平是分擔自己該做的。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個人承擔他應承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89.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對待,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導致彼此關系惡化,合作難以為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會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久治安。
90.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
91.公平總是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
92.對待不公平現象的正確做法:①.我們應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許我們會更加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93.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
94.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于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