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教案 > 八年級政治教案 >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精選14篇)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發布時間:2023-01-21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精選14篇)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

  教學過程:

  首先播放影片《美麗的大腳》片段和九中優美的風光,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中,引入問題情景;

  1、同在一片藍天下,受教育權的條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權上是平等的嗎?

  2、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面對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由于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類似現象,這也是學生社會中必須面對的,易于激發學生興趣。在“享有權利的平等性”上學生有可能會產生分歧,當小組討論無論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把討論引導到辯論,即可以讓學生之間辯論,也可以師生之間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第2題的答案,必然會作為論據被引用。

  通過老師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公民權利是平等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等不同,人們的實際權利會存在不平均現象,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但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物質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緊接著讓學生思考回答第三個問題: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規定,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子女只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就享有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報考資格,不再象以前一樣必須回原籍或報考學校受限制。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憲法第33條增加一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此問題在于使學生知道,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執政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觀念也在增強,我國公民將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權利。

  接下來以“頭腦風暴”搶答的方式,激勵學生回顧知識,解決第四個問題:

  4.我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

  在學生回答之后,進一步要求他們為權利歸類,學習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多角度認識問題,“溫故而知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正如剛才提到的,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公民權益如何保障的新問題日漸凸顯。引出第五個問題:

  5.為什么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居住、遷徙自由等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根據學生的知識和社會儲備,學生會通過對我國人口現狀等的分析來作出解釋,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較廣,教師不必過多延伸。

  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國憲法等法律在規定權利時是實事求是的,公民權利是真實的。

  公民權利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問題的設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對應的,在五個問題分析解決以后引導學生看書,進一步明確權利的特點。

  既然是特點,它就應該是我國特有的。為此引入美國大選的例子,這是一個時政知識,又是學生的興趣點:

  漫畫《驢象之爭》:

  2004年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布什和克里競選資金預計將達到五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由于國家性質等問題學生沒有學過,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國普通民眾根本無力參加競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號下掩蓋的是事實上的不平等。我們和資本主義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解決難點采用“看劇說法”的方式,對于重點知識“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則采用“演劇說法”的方式。通過學生參演更深入的親身體驗社會百態,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劇情:在一輛行使公共汽車上,有一位乘客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包丟了,他要求司機幫助解決……

  你認為司機、丟錢乘客、其他乘客等會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請接續表演、自愿結組,每組表演時間不得超過一分半鐘。

  學生設立的情景可能會有以下幾種:1、司機不管2、司機要求對所有乘客搜身檢查:乘客都順從的接受搜身檢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打架現象。3、司機售票員求得乘客們的理解,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警察的幫助等等。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可能會有很多情況,教師應根據實際控制學生展演的時間。

  如果學生只談出錯誤做法,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所演劇中人物的行為,錯在哪兒,為什么錯,正確的應該怎么辦。

  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人物行為的評價,認識到應該“依法正確行使權利”當學生的演示無法涵蓋我們要達到的要求時,教師可以親自參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賴說:“錢現在在我手中,你們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財產所有權呀。”這當然會激起學生的反駁,“公民享有財產所有權,但國家只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以非法手段謀取是不受保護應受到制裁。”

  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了權利還不夠,要從四個方面作起才會依法行使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如何維權,應該讓學生進一步回顧:當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侵害時怎么辦?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怎么辦?進一步使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由于劇中情境是“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可避免會涉及權利義務關系應該根據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對知識的學習為的是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學生自己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我提高之后通過課外探究的活動,學以致用,活學活用。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堂小結之后,我設計了課外探究活動:

  (1)社會調查:調查我市公民自身權利知多少?公民維權途徑知多少?

  了解我國公民權利意識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并針對調查狀況,就提高公民權利一事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2)開展“天天3.15活動”,利用節假日進行“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并向有關消費者提供維權幫助。

  之所以如此設計教學過程,我認為是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深入理解體會所學知識,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增強公民權利意識。

  2.通過討論調查社會現實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學會與人交流,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3.通過學生分析并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2

  教學過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麗的大腳》片段和九中優美的風光,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中,引入問題情景;

  1、            同在一片藍天下,受教育權的條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權上是平等的嗎?

  2、            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面對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由于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類似現象,這也是學生社會中必須面對的,易于激發學生興趣。在“享有權利的平等性”上學生有可能會產生分歧,當小組討論無論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把討論引導到辯論,即可以讓學生之間辯論,也可以師生之間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第2題的答案,必然會作為論據被引用。

  通過老師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公民權利是平等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等不同,人們的實際權利會存在不平均現象,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但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物質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緊接著讓學生思考回答第三個問題: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規定,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子女只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就享有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報考資格,不再象以前一樣必須回原籍或報考學校受限制。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憲法第33條增加一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此問題在于使學生知道,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執政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觀念也在增強,我國公民將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權利。

  接下來以“頭腦風暴”搶答的方式,激勵學生回顧知識,解決第四個問題:

  4.我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

  在學生回答之后,進一步要求他們為權利歸類,學習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多角度認識問題,“溫故而知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正如剛才提到的,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公民權益如何保障的新問題日漸凸顯。引出第五個問題:

  5.為什么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居住、遷徙自由等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根據學生的知識和社會儲備,學生會通過對我國人口現狀等的分析來作出解釋,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較廣,教師不必過多延伸。

  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國憲法等法律在規定權利時是實事求是的,公民權利是真實的。

  公民權利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問題的設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對應的,在五個問題分析解決以后引導學生看書,進一步明確權利的特點。

  既然是特點,它就應該是我國特有的。為此引入美國大選的例子,這是一個時政知識,又是學生的興趣點:

  漫畫《驢象之爭》:

  2004年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布什和克里競選資金預計將達到五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由于國家性質等問題學生沒有學過,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國普通民眾根本無力參加競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號下掩蓋的是事實上的不平等。我們和資本主義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解決難點采用“看劇說法”的方式,對于重點知識“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則采用“演劇說法”的方式。通過學生參演更深入的親身體驗社會百態,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劇情:在一輛行使公共汽車上,有一位乘客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包丟了,他要求司機幫助解決……

  你認為司機、丟錢乘客、其他乘客等會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請接續表演、自愿結組,每組表演時間不得超過一分半鐘。

  學生設立的情景可能會有以下幾種:1、司機不管 2、司機要求對所有乘客搜身檢查:乘客都順從的接受搜身檢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打架現象。3、司機售票員求得乘客們的理解,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警察的幫助等等。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可能會有很多情況,教師應根據實際控制學生展演的時間。

  如果學生只談出錯誤做法,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所演劇中人物的行為,錯在哪兒,為什么錯,正確的應該怎么辦。

  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人物行為的評價,認識到應該“依法正確行使權利”當學生的演示無法涵蓋我們要達到的要求時,教師可以親自參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賴說:“錢現在在我手中,你們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財產所有權呀。”這當然會激起學生的反駁,“公民享有財產所有權,但國家只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以非法手段謀取是不受保護應受到制裁。”

  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了權利還不夠,要從四個方面作起才會依法行使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如何維權,應該讓學生進一步回顧:當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侵害時怎么辦?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怎么辦?進一步使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由于劇中情境是“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可避免會涉及權利義務關系應該根據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對知識的學習為的是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學生自己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我提高之后通過課外探究的活動,學以致用,活學活用。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堂小結之后,我設計了課外探究活動:

  (1)   社會調查:調查我市公民自身權利知多少?公民維權途徑知多少?

  了解我國公民權利意識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并針對調查狀況,就提高公民權利一事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2)   開展“天天3.15活動”,利用節假日進行“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并向有關消費者提供維權幫助。

  之所以如此設計教學過程 ,我認為是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

  1.       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深入理解體會所學知識,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增強公民權利意識。

  2.       通過討論調查社會現實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學會與人交流,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3.       通過學生分析并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表現

  (3)、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

  (4)、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5)、正確行使權利

  2、  能力目標

  (1)、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2)、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3)、聯系實例,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情感目標

  3、  情感目標

  (1)、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情感,培養國家觀念。

  (2)、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和權益的觀念。

  二、教學要求

  1、  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優點和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權行使權利;哪些行為必須去做,哪些行為不得去做。

  三、教學重點

  1、  公民權利的特點

  2、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四、教學難點 :我國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初二年級我們學習了很多法律常識,其中主要學習公民在社會生活中享有很多權利,比如人身權利、受教育權、勞動權,選舉權……,問題是在什么條件下會成為公民的合法權利?(請同學回答: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有法律的規定,才能成為公民合法權利)要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就必須知道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國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所享有的權利就有自己顯著的特點。

  一、       公民權利的特點

  (一)、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朗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1、平等地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擔憲法規定的各項義務。

  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個高官,謝霆鋒是個名人,科學家對國家發展做出了貢獻,是有功之臣,當他們沒有在法律范圍內享有權利的時候,面對法律,不論他們是誰,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種表現是不加任何條件的。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請同學回答:在我國,任何組織、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特權。)

  提問:在我國法律規定的權利誰來享有?(回答:人民)我國公民權利的主體是人民,這就是權利第二個特點: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二)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1、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

  提問:在我國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夠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回答:不是)提問: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權利呢?(回答: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切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提問:這些人在我國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樣的?(回答:占有絕大多數)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不能享有權利呢?(回答:被剝奪權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沒有人身自由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的權利,被判死刑的人沒有生命健康權)

  2、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提問:絕大多數能享受權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權利呢?(回答:人身權利、人格尊嚴、受監護權、繼承權、受教育權、選舉權、勞動權、結婚自由、在經濟生活中的各項權利)

  出幻燈片:各種權利的表現,學生能分辨出來。

  我國公民享受很多種的權利,這就是公民權利特點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的第2個表現: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三)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1、法律確認能夠實現的權利

  我們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權利是法律規定的,受到法律的保護。問題是法律以什么原則來確認公民權利的呢?(回答: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老師說,你們必須都要長到1米8的個子,這現實嗎?不現實,這是虛假的。如果讓你們都長到1米5可以嗎?可以,這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權利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對那些不能實現權利不做規定,這就保證了什么?(回答:保證了公民所享有的權利的能夠真實的實現)

  公民權利是真實的,能夠兌現的,不是虛假的。      

  2、權利的實現有保障

  提問:我國怎么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受教育權和選舉權實現保障問題

  過渡:提問:我們在第九課學過,公民權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范圍內,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訴我們,寫在法律里的權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為才能享有法定權利。

  我們看課本上小勤的行為。她有沒有合法的權利?但是最后她的權利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享有。這里有一個問題了,我們要怎么樣行使寫進法律里的權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權利)

  二、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出幻燈片:就在我們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時,就有一些人利用這一特殊時期,高價出售或投機倒把非典藥物敲詐顧客、消費者。他們雖然有權利獲得經濟收入,但是他們用非法手段,這就不是正確行使權利的方法了。

  憲法和法律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上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出幻燈片:內容略。學生討論。線索:消費者有什么權益?這個消費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權利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他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利。

  所以,全班朗讀: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法律規定的權利范圍之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所奢求的權利也會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出幻燈片:1結婚圖片。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否則就是不被法律保護的無效婚姻。2選舉圖片。要進行選民登記、提名候選人、投票選舉,負責就沒有選舉權利。3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們的政治自由,但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確保依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順利進行。否則,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利的公民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四)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出幻燈片: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當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律意識,,做一個自覺守法、在憲法范圍內享受公民權利的好公民。

  三、小結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4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表現

  (3)、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

  (4)、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5)、正確行使權利

  2、  能力目標

  (1)、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2)、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3)、聯系實例,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情感目標

  3、  情感目標

  (1)、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情感,培養國家觀念。

  (2)、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和權益的觀念。

  二、教學要求

  1、  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優點和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權行使權利;哪些行為必須去做,哪些行為不得去做。

  三、教學重點

  1、  公民權利的特點

  2、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四、教學難點 :我國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初二年級我們學習了很多法律常識,其中主要學習公民在社會生活中享有很多權利,比如人身權利、受教育權、勞動權,選舉權……,問題是在什么條件下會成為公民的合法權利?(請同學回答: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有法律的規定,才能成為公民合法權利)要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就必須知道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國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所享有的權利就有自己顯著的特點。

  一、       公民權利的特點

  (一)、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朗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1、平等地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擔憲法規定的各項義務。

  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個高官,謝霆鋒是個名人,科學家對國家發展做出了貢獻,是有功之臣,當他們沒有在法律范圍內享有權利的時候,面對法律,不論他們是誰,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種表現是不加任何條件的。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請同學回答:在我國,任何組織、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特權。)

  提問:在我國法律規定的權利誰來享有?(回答:人民)我國公民權利的主體是人民,這就是權利第二個特點: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二)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1、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

  提問:在我國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夠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回答:不是)提問: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權利呢?(回答: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切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提問:這些人在我國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樣的?(回答:占有絕大多數)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不能享有權利呢?(回答:被剝奪權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沒有人身自由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的權利,被判死刑的人沒有生命健康權)

  2、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提問:絕大多數能享受權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權利呢?(回答:人身權利、人格尊嚴、受監護權、繼承權、受教育權、選舉權、勞動權、結婚自由、在經濟生活中的各項權利)

  出幻燈片:各種權利的表現,學生能分辨出來。

  我國公民享受很多種的權利,這就是公民權利特點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的第2個表現: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三)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1、法律確認能夠實現的權利

  我們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權利是法律規定的,受到法律的保護。問題是法律以什么原則來確認公民權利的呢?(回答: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老師說,你們必須都要長到1米8的個子,這現實嗎?不現實,這是虛假的。如果讓你們都長到1米5可以嗎?可以,這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權利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對那些不能實現權利不做規定,這就保證了什么?(回答:保證了公民所享有的權利的能夠真實的實現)

  公民權利是真實的,能夠兌現的,不是虛假的。      

  2、權利的實現有保障

  提問:我國怎么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受教育權和選舉權實現保障問題

  過渡:提問:我們在第九課學過,公民權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范圍內,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訴我們,寫在法律里的權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為才能享有法定權利。

  我們看課本上小勤的行為。她有沒有合法的權利?但是最后她的權利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享有。這里有一個問題了,我們要怎么樣行使寫進法律里的權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權利)

  二、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出幻燈片:就在我們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時,就有一些人利用這一特殊時期,高價出售或投機倒把非典藥物敲詐顧客、消費者。他們雖然有權利獲得經濟收入,但是他們用非法手段,這就不是正確行使權利的方法了。

  憲法和法律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上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出幻燈片:內容略。學生討論。線索:消費者有什么權益?這個消費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權利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他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利。

  所以,全班朗讀: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法律規定的權利范圍之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所奢求的權利也會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出幻燈片:1結婚圖片。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否則就是不被法律保護的無效婚姻。2選舉圖片。要進行選民登記、提名候選人、投票選舉,負責就沒有選舉權利。3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們的政治自由,但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確保依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順利進行。否則,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利的公民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四)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出幻燈片: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當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做一個自覺守法、在憲法范圍內享受公民權利的好公民。

  三、小結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5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教學過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麗的大腳》片段和九中優美的風光,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中,引入問題情景;

  1、            同在一片藍天下,受教育權的條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權上是平等的嗎?

  2、            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面對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由于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類似現象,這也是學生社會中必須面對的,易于激發學生興趣。在“享有權利的平等性”上學生有可能會產生分歧,當小組討論無論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把討論引導到辯論,即可以讓學生之間辯論,也可以師生之間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第2題的答案,必然會作為論據被引用。

  通過老師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公民權利是平等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等不同,人們的實際權利會存在不平均現象,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但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物質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緊接著讓學生思考回答第三個問題: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規定,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子女只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就享有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報考資格,不再象以前一樣必須回原籍或報考學校受限制。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憲法第33條增加一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此問題在于使學生知道,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執政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觀念也在增強,我國公民將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權利。

  接下來以“頭腦風暴”搶答的方式,激勵學生回顧知識,解決第四個問題:

  4.我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

  在學生回答之后,進一步要求他們為權利歸類,學習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多角度認識問題,“溫故而知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正如剛才提到的,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公民權益如何保障的新問題日漸凸顯。引出第五個問題:

  5.為什么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居住、遷徙自由等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根據學生的知識和社會儲備,學生會通過對我國人口現狀等的分析來作出解釋,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較廣,教師不必過多延伸。

  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國憲法等法律在規定權利時是實事求是的,公民權利是真實的。

  公民權利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問題的設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對應的,在五個問題分析解決以后引導學生看書,進一步明確權利的特點。

  既然是特點,它就應該是我國特有的。為此引入美國大選的例子,這是一個時政知識,又是學生的興趣點:

  漫畫《驢象之爭》:

  2004年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布什和克里競選資金預計將達到五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由于國家性質等問題學生沒有學過,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國普通民眾根本無力參加競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號下掩蓋的是事實上的不平等。我們和資本主義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解決難點采用“看劇說法”的方式,對于重點知識“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則采用“演劇說法”的方式。通過學生參演更深入的親身體驗社會百態,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劇情:在一輛行使公共汽車上,有一位乘客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包丟了,他要求司機幫助解決……

  你認為司機、丟錢乘客、其他乘客等會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請接續表演、自愿結組,每組表演時間不得超過一分半鐘。

  學生設立的情景可能會有以下幾種:1、司機不管 2、司機要求對所有乘客搜身檢查:乘客都順從的接受搜身檢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打架現象。3、司機售票員求得乘客們的理解,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警察的幫助等等。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可能會有很多情況,教師應根據實際控制學生展演的時間。

  如果學生只談出錯誤做法,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所演劇中人物的行為,錯在哪兒,為什么錯,正確的應該怎么辦。

  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人物行為的評價,認識到應該“依法正確行使權利”當學生的演示無法涵蓋我們要達到的要求時,教師可以親自參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賴說:“錢現在在我手中,你們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財產所有權呀。”這當然會激起學生的反駁,“公民享有財產所有權,但國家只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以非法手段謀取是不受保護應受到制裁。”

  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了權利還不夠,要從四個方面作起才會依法行使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如何維權,應該讓學生進一步回顧:當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侵害時怎么辦?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怎么辦?進一步使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由于劇中情境是“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可避免會涉及權利義務關系應該根據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對知識的學習為的是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學生自己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我提高之后通過課外探究的活動,學以致用,活學活用。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堂小結之后,我設計了課外探究活動:

  (1)   社會調查:調查我市公民自身權利知多少?公民維權途徑知多少?

  了解我國公民權利意識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并針對調查狀況,就提高公民權利一事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2)   開展“天天3.15活動”,利用節假日進行“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并向有關消費者提供維權幫助。

  之所以如此設計教學過程 ,我認為是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

  1.       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深入理解體會所學知識,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增強公民權利意識。

  2.       通過討論調查社會現實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學會與人交流,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3.       通過學生分析并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6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具有學科思想教育的總結和落腳點的性質。從思想教育來說,本課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上。從知識結構來看,上下冊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依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15課的總結,又是對其的深化。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如下:

  (1)認知目標

  識記——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聯系實際,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

  運用——結合身邊的實例,對正確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討論,分析和判斷,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劃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權利。

  (3)覺悟目標

  學習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學習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逐步養成依法辦事,依法律己,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行為習慣。

  3、教學重點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4、教學難點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依據:由于初中生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法制觀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時常發生,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不懂得依法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采取忍聲吞聲或采取非法報復等手段,都是錯誤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學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二、說方法

  1、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講解中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為此,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具體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現有的事例外,還應多舉一些影響比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的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

  (2)討論法。在上述具體事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兩個典型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對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這些案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案件處理說明了什么觀點?并可以要求學生也舉一兩個有關的案例。

  (3)比較法。如在講述“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可以例舉一個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受到不法侵害時,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非法報復、依法維護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才是正確的行為。

  (4)充分利用幻燈、錄像機等教學設備和儀器,可以節省時間和提高教學節奏。

  2、說學法

  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識記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和原理,來分析有關的案例,并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同各種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

  三、說程序

  導入  新課(5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回憶一下這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看教材目錄并進行提問:“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基本權利。”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必要的總結,并用幻燈片顯示出來。并點出在了解這些公民基本權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新課講解(30分鐘)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應當點出,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實行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決定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17——118頁中的事例,教師可以用幻燈片再例舉有關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并加以提問“這些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級領導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們違法謀取權利,想得到個人的特權和好處,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平等地承擔法定義務;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強調: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試一試”小欄目進行課外討論。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十三課中關于“行使選舉權利的資格”一目(教材第65——66頁),點明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權利的主體,這反映出我國公民權利主體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范圍極其廣泛。我國公民在經濟、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享有權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燈片顯示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所享有的公民權利。同時,請學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9頁的有關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國家的哪些法律確認了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具有哪些保障?并進行提問。

  教師歸納:說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規定和保障,有選舉制度的具體規定來落實,并且有物質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然后可以用幻燈片顯示有關資本主義選舉制度中的有關資料和競選費用,對比說明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

  然后對照課文中真實性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就會比較清楚地明白這兩個觀點。

  小結:通過對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特點的討論,分析和學習,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而且還真實可靠,這充分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進一步增強公民意識,為我國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確把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課本第120——122頁共有五個案例和一個資料,可以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后討論,公民應怎樣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在發言時要求先簡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論述公民如何行使權利。一個組的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同學評分,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歸納案例并說明,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和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我們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課堂練習:(5分鐘)

  1、如何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2、為什么說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

  3、作為公民,應當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作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護法。我們了解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是知法,而能夠依法正確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正是守法、護法的表現。

  課外練習:(用幻燈顯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經常在深夜放音樂,吵得鄰居劉華等無法休息。有天夜里,劉華向朱某提出意見,而朱某認為聽音樂是他的權利,不但不聽勸阻,而且在爭執中反而把劉華打傷。此后,劉華只好忍氣吞聲。劉華的弟弟劉剛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伙同兩位朋友闖進朱家將朱某狠狠揍了一頓。

  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事件中朱某、劉華及劉剛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行為?

  2、這一件事說明了什么道理?請加以分析。

  四、板書設計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含義及表現

  2、廣泛性:表現

  3、真實性:表現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7

  教學過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麗的大腳》片段和九中優美的風光,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中,引入問題情景;

  1、            同在一片藍天下,受教育權的條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權上是平等的嗎?

  2、            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面對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由于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類似現象,這也是學生社會中必須面對的,易于激發學生興趣。在“享有權利的平等性”上學生有可能會產生分歧,當小組討論無論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把討論引導到辯論,即可以讓學生之間辯論,也可以師生之間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第2題的答案,必然會作為論據被引用。

  通過老師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公民權利是平等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等不同,人們的實際權利會存在不平均現象,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但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物質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緊接著讓學生思考回答第三個問題: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規定,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子女只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就享有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報考資格,不再象以前一樣必須回原籍或報考學校受限制。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憲法第33條增加一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此問題在于使學生知道,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執政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觀念也在增強,我國公民將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權利。

  接下來以“頭腦風暴”搶答的方式,激勵學生回顧知識,解決第四個問題:

  4.我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

  在學生回答之后,進一步要求他們為權利歸類,學習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多角度認識問題,“溫故而知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正如剛才提到的,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公民權益如何保障的新問題日漸凸顯。引出第五個問題:

  5.為什么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居住、遷徙自由等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根據學生的知識和社會儲備,學生會通過對我國人口現狀等的分析來作出解釋,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較廣,教師不必過多延伸。

  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國憲法等法律在規定權利時是實事求是的,公民權利是真實的。

  公民權利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問題的設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對應的,在五個問題分析解決以后引導學生看書,進一步明確權利的特點。

  既然是特點,它就應該是我國特有的。為此引入美國大選的例子,這是一個時政知識,又是學生的興趣點:

  漫畫《驢象之爭》:

  2004年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布什和克里競選資金預計將達到五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由于國家性質等問題學生沒有學過,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國普通民眾根本無力參加競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號下掩蓋的是事實上的不平等。我們和資本主義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解決難點采用“看劇說法”的方式,對于重點知識“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則采用“演劇說法”的方式。通過學生參演更深入的親身體驗社會百態,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劇情:在一輛行使公共汽車上,有一位乘客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包丟了,他要求司機幫助解決……

  你認為司機、丟錢乘客、其他乘客等會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請接續表演、自愿結組,每組表演時間不得超過一分半鐘。

  學生設立的情景可能會有以下幾種:1、司機不管 2、司機要求對所有乘客搜身檢查:乘客都順從的接受搜身檢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打架現象。3、司機售票員求得乘客們的理解,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警察的幫助等等。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可能會有很多情況,教師應根據實際控制學生展演的時間。

  如果學生只談出錯誤做法,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所演劇中人物的行為,錯在哪兒,為什么錯,正確的應該怎么辦。

  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人物行為的評價,認識到應該“依法正確行使權利”當學生的演示無法涵蓋我們要達到的要求時,教師可以親自參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賴說:“錢現在在我手中,你們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財產所有權呀。”這當然會激起學生的反駁,“公民享有財產所有權,但國家只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以非法手段謀取是不受保護應受到制裁。”

  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了權利還不夠,要從四個方面作起才會依法行使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如何維權,應該讓學生進一步回顧:當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侵害時怎么辦?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怎么辦?進一步使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由于劇中情境是“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可避免會涉及權利義務關系應該根據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對知識的學習為的是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學生自己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我提高之后通過課外探究的活動,學以致用,活學活用。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堂小結之后,我設計了課外探究活動:

  (1)   社會調查:調查我市公民自身權利知多少?公民維權途徑知多少?

  了解我國公民權利意識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并針對調查狀況,就提高公民權利一事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2)   開展“天天3.15活動”,利用節假日進行“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并向有關消費者提供維權幫助。

  之所以如此設計教學過程 ,我認為是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

  1.       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深入理解體會所學知識,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增強公民權利意識。

  2.       通過討論調查社會現實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學會與人交流,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3.       通過學生分析并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8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表現

  (3)、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

  (4)、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5)、正確行使權利

  2、  能力目標

  (1)、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2)、聯系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3)、聯系實例,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情感目標

  3、  情感目標

  (1)、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情感,培養國家觀念。

  (2)、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和權益的觀念。

  二、教學要求

  1、  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優點和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權行使權利;哪些行為必須去做,哪些行為不得去做。

  三、教學重點

  1、  公民權利的特點

  2、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四、教學難點 :我國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初二年級我們學習了很多法律常識,其中主要學習公民在社會生活中享有很多權利,比如人身權利、受教育權、勞動權,選舉權……,問題是在什么條件下會成為公民的合法權利?(請同學回答: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有法律的規定,才能成為公民合法權利)要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就必須知道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國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所享有的權利就有自己顯著的特點。

  一、       公民權利的特點

  (一)、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朗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1、平等地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擔憲法規定的各項義務。

  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個高官,謝霆鋒是個名人,科學家對國家發展做出了貢獻,是有功之臣,當他們沒有在法律范圍內享有權利的時候,面對法律,不論他們是誰,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種表現是不加任何條件的。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請同學回答:在我國,任何組織、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特權。)

  提問:在我國法律規定的權利誰來享有?(回答:人民)我國公民權利的主體是人民,這就是權利第二個特點: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二)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1、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

  提問:在我國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夠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回答:不是)提問: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權利呢?(回答: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切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提問:這些人在我國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樣的?(回答:占有絕大多數)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不能享有權利呢?(回答:被剝奪權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沒有人身自由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的權利,被判死刑的人沒有生命健康權)

  2、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提問:絕大多數能享受權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權利呢?(回答:人身權利、人格尊嚴、受監護權、繼承權、受教育權、選舉權、勞動權、結婚自由、在經濟生活中的各項權利)

  出幻燈片:各種權利的表現,學生能分辨出來。

  我國公民享受很多種的權利,這就是公民權利特點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的第2個表現:享受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三)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1、法律確認能夠實現的權利

  我們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權利是法律規定的,受到法律的保護。問題是法律以什么原則來確認公民權利的呢?(回答: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老師說,你們必須都要長到1米8的個子,這現實嗎?不現實,這是虛假的。如果讓你們都長到1米5可以嗎?可以,這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確認的權利能不能實現?(回答:能夠)權利就是真實的。我國法律對那些不能實現權利不做規定,這就保證了什么?(回答:保證了公民所享有的權利的能夠真實的實現)

  公民權利是真實的,能夠兌現的,不是虛假的。      

  2、權利的實現有保障

  提問:我國怎么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受教育權和選舉權實現保障問題

  過渡:提問:我們在第九課學過,公民權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范圍內,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訴我們,寫在法律里的權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為才能享有法定權利。

  我們看課本上小勤的行為。她有沒有合法的權利?但是最后她的權利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享有。這里有一個問題了,我們要怎么樣行使寫進法律里的權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權利)

  二、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出幻燈片:就在我們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時,就有一些人利用這一特殊時期,高價出售或投機倒把非典藥物敲詐顧客、消費者。他們雖然有權利獲得經濟收入,但是他們用非法手段,這就不是正確行使權利的方法了。

  憲法和法律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上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出幻燈片:內容略。學生討論。線索:消費者有什么權益?這個消費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權利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他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利。

  所以,全班朗讀: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法律規定的權利范圍之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所奢求的權利也會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出幻燈片:1結婚圖片。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否則就是不被法律保護的無效婚姻。2選舉圖片。要進行選民登記、提名候選人、投票選舉,負責就沒有選舉權利。3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們的政治自由,但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確保依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順利進行。否則,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利的公民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四)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出幻燈片: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當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做一個自覺守法、在憲法范圍內享受公民權利的好公民。

  三、小結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9

  第十六課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本課概述:

  1、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也是這一冊書的落腳點。本冊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明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學生的權利觀念和義務觀念。本課書講明了公民權利的特點,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如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將上下兩冊教材貫通起來,水到渠成地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知識結構來看,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根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十五課的歸納,又是對其的深化。

  2、本課知識結構:

  本課由引言和兩個框題組成。引言總結了這冊書的內容,說明我國公民不僅享有社會

  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廣泛權利,而且法律也規定了公民應當履行的各項義務。

  第一框“正確行使公民權利”,主要講了公民權利的三個特點:平等性、廣泛性、

  真實性,以及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第二框“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先講述了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及其表現;又講

  述了公民權利與義務一致性對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幾種錯誤的觀念,最后講述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應做到的具體要求。

  3、總體教法建議: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講解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可采用具體事例分析。如:通過查處陳希同、成克杰

  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做斗爭。

  第二框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中關于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組討論、

  事例分析,學生還可以擴展其他的義務方面的知識。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真正體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的權利是來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確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權利,當公民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過程與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續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產生錯誤認識,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自演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冊書的落腳點。正確行使權利,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增強法制觀念,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確保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以實現。

  2、教學重點、難點:公民要依法正確行使權利是重點。因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既是公民意識的重要表現,又是學習法律常識的落腳點。是初二思想政治應達到的重要目標。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是難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決定了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等特點。

  教法建議:

  1、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權利和義務。

  2、搜集材料進行分析:(陳希同、成克杰、廈門特大走私案)

  3、小品續演,通過學生的續演,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4、學生聯系實際討論。

  教學過程 :

  復習:我們前面幾課學習中憲法和法律賦予了每個公民哪些權利呢?

  ——我國憲法和法律確認了我國公民享有許多權利,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呢?我國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

  [板書]: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板書]: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提問]: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

  ——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權利,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該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制度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同樣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我國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我國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權利以及廣泛的經濟、政治權利,這些合法權利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多媒體]:

  (案例一):原北京市長、市委書記陳希同,任職期間,在對外交往中接受貴重禮物價值人民幣55.5萬余元,未按規定交公而占為己有,擅自動用財政資金修建兩座豪華別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樂。1998年7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玩忽職守罪,判出陳希同有期徒刑16年,贓物沒收上繳國庫。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因受賄、行賄3000萬元,情節惡劣,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并于2000年9月14日執行。

  (案例三):廈門特大走私案件的查處,共涉及省部級干部3人,廳局級領導干部26人,縣處級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嚴懲和處罰。

  [提問]: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處?審判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這些人都是國家的高級干部,他們曾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貢獻,國家和人民也給予他們相應的地位和榮譽。但是他們卻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行賄受賄,做出了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違反了法律,并最終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這個審判結果說明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書]: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表現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擔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執法機關對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無論其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討論]:聯系實際談談有沒有公民權利不平等現象,想想怎樣才能克服這種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不是經濟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質、家庭負擔以及公民所處社會地位及經濟收入等一些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對于公民權利的平等性我們要全面把握、準確理解,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質。當然,我們決不能因為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認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多媒體]:

  (材料一):在我國,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權,享有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享有受撫育、受監護的權利,享有繼承的權利,到了入學年齡,便享有義務教育權。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勞動權。到達法定年齡就有了結婚的自由,到了老年喪失勞動能力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即使臨終之前,還有處分自己的財產的權利,從縱向上看,我國公民的權利伴隨人的一生。

  從橫向看,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廣泛的,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及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中,都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國除少數人被依法剝奪權利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提問]: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我國公民的權利具有什么特點?它如何表現?

  ——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享有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這是公民權利最顯著的特點;享有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板書]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板書]: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它主要體現在確認上和實現上。學生看書,教師略點一下。

  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廣泛的、真實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這些權利呢?(學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問]: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為什么卻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學念書的權利,也有獲得經濟收入的權利,但她卻以錯誤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權利,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在具體行使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時,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

  [板書]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那怎樣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權利呢?請你就小勤的故事談談。

  [板書]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

  ——憲法和法律中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生活動]:如果你是小勤你會采取什么方式解決自己的學費的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板書]: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公民行使權利必須是在法定范圍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會落空。

  學生看教材,分析張某的行為對嗎?他應該怎樣做?

  [板書]:要采用合適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會損害他人的、國家的利益,甚至會違反法律。

  [小品續演]:小品;在某中學門口,經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攔截該校的學生,索要錢物。

  續演:你遭到攔截如何解決?

  [板書]: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非法侵害時,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并通過有效途徑,討回公道,捍衛權益。

  總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小結]:我們了解公民權利的特點: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這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體現,同時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并勇于同濫用權利的行為作斗爭。

  [板書設計 ]: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公民權利的廣泛性——最顯著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0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具有學科思想教育的總結和落腳點的性質。從思想教育來說,本課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上。從知識結構來看,上下冊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依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15課的總結,又是對其的深化。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如下:

  (1)認知目標

  識記——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聯系實際,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

  運用——結合身邊的實例,對正確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討論,分析和判斷,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劃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權利。

  (3)覺悟目標

  學習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學習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逐步養成依法辦事,依法律己,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行為習慣。

  3、教學重點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4、教學難點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依據:由于初中生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法制觀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時常發生,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不懂得依法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采取忍聲吞聲或采取非法報復等手段,都是錯誤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學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二、說方法

  1、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講解中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為此,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具體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現有的事例外,還應多舉一些影響比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的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

  (2)討論法。在上述具體事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兩個典型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對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這些案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案件處理說明了什么觀點?并可以要求學生也舉一兩個有關的案例。

  (3)比較法。如在講述“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可以例舉一個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受到不法侵害時,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非法報復、依法維護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才是正確的行為。

  (4)充分利用幻燈、錄像機等教學設備和儀器,可以節省時間和提高教學節奏。

  2、說學法

  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識記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和原理,來分析有關的案例,并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同各種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

  三、說程序

  導入  新課(5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回憶一下這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看教材目錄并進行提問:“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基本權利。”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必要的總結,并用幻燈片顯示出來。并點出在了解這些公民基本權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新課講解(30分鐘)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應當點出,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實行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決定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17——118頁中的事例,教師可以用幻燈片再例舉有關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并加以提問“這些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級領導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們違法謀取權利,想得到個人的特權和好處,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平等地承擔法定義務;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強調: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試一試”小欄目進行課外討論。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十三課中關于“行使選舉權利的資格”一目(教材第65——66頁),點明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權利的主體,這反映出我國公民權利主體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范圍極其廣泛。我國公民在經濟、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享有權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燈片顯示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所享有的公民權利。同時,請學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9頁的有關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國家的哪些法律確認了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具有哪些保障?并進行提問。

  教師歸納:說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規定和保障,有選舉制度的具體規定來落實,并且有物質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然后可以用幻燈片顯示有關資本主義選舉制度中的有關資料和競選費用,對比說明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

  然后對照課文中真實性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就會比較清楚地明白這兩個觀點。

  小結:通過對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特點的討論,分析和學習,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而且還真實可靠,這充分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進一步增強公民意識,為我國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確把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課本第120——122頁共有五個案例和一個資料,可以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后討論,公民應怎樣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在發言時要求先簡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論述公民如何行使權利。一個組的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同學評分,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歸納案例并說明,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和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我們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課堂練習:(5分鐘)

  1、如何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2、為什么說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

  3、作為公民,應當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作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護法。我們了解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是知法,而能夠依法正確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正是守法、護法的表現。

  課外練習:(用幻燈顯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經常在深夜放音樂,吵得鄰居劉華等無法休息。有天夜里,劉華向朱某提出意見,而朱某認為聽音樂是他的權利,不但不聽勸阻,而且在爭執中反而把劉華打傷。此后,劉華只好忍氣吞聲。劉華的弟弟劉剛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伙同兩位朋友闖進朱家將朱某狠狠揍了一頓。

  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事件中朱某、劉華及劉剛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行為?

  2、這一件事說明了什么道理?請加以分析。

  四、板書設計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含義及表現

  2、廣泛性:表現

  3、真實性:表現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1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具有學科思想教育的總結和落腳點的性質。從思想教育來說,本課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上。從知識結構來看,上下冊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依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15課的總結,又是對其的深化。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

  識記——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聯系實際,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

  運用——結合身邊的實例,對正確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討論,分析和判斷,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劃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權利。

  (3)覺悟目標

  學習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學習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逐步養成依法辦事,依法律己,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行為習慣。

  3、教學重點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4、教學難點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依據:由于初中生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法制觀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時常發生,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不懂得依法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采取忍聲吞聲或采取非法報復等手段,都是錯誤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學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二、說方法

  1、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講解中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為此,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具體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現有的事例外,還應多舉一些影響比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的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

  (2)討論法。在上述具體事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兩個典型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對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這些案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案件處理說明了什么觀點?并可以要求學生也舉一兩個有關的案例。

  (3)比較法。如在講述“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可以例舉一個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受到不法侵害時,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非法報復、依法維護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才是正確的行為。

  (4)充分利用幻燈、錄像機等教學設備和儀器,可以節省時間和提高教學節奏。

  2、說學法

  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識記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和原理,來分析有關的案例,并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同各種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

  三、說程序

  導入新課(5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回憶一下這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看教材目錄并進行提問:“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基本權利。”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必要的總結,并用幻燈片顯示出來。并點出在了解這些公民基本權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新課講解(30分鐘)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應當點出,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實行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決定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17——118頁中的事例,教師可以用幻燈片再例舉有關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并加以提問“這些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級領導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們違法謀取權利,想得到個人的特權和好處,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平等地承擔法定義務;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強調: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試一試”小欄目進行課外討論。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十三課中關于“行使選舉權利的資格”一目(教材第65——66頁),點明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權利的主體,這反映出我國公民權利主體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范圍極其廣泛。我國公民在經濟、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享有權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燈片顯示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所享有的公民權利。同時,請學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9頁的有關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國家的哪些法律確認了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具有哪些保障?并進行提問。

  教師歸納:說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規定和保障,有選舉制度的具體規定來落實,并且有物質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然后可以用幻燈片顯示有關資本主義選舉制度中的有關資料和競選費用,對比說明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

  然后對照課文中真實性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就會比較清楚地明白這兩個觀點。

  小結:通過對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特點的討論,分析和學習,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而且還真實可靠,這充分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進一步增強公民意識,為我國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確把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課本第120——122頁共有五個案例和一個資料,可以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后討論,公民應怎樣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在發言時要求先簡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論述公民如何行使權利。一個組的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同學評分,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歸納案例并說明,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和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我們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課堂練習:(5分鐘)

  1、如何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2、為什么說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

  3、作為公民,應當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作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護法。我們了解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是知法,而能夠依法正確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正是守法、護法的表現。

  課外練習:(用幻燈顯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經常在深夜放音樂,吵得鄰居劉華等無法休息。有天夜里,劉華向朱某提出意見,而朱某認為聽音樂是他的權利,不但不聽勸阻,而且在爭執中反而把劉華打傷。此后,劉華只好忍氣吞聲。劉華的弟弟劉剛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伙同兩位朋友闖進朱家將朱某狠狠揍了一頓。

  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事件中朱某、劉華及劉剛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行為?

  2、這一件事說明了什么道理?請加以分析。

  四、板書設計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含義及表現

  2、廣泛性:表現

  3、真實性:表現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2

  第十六課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本課概述:

  1、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也是這一冊書的落腳點。本冊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明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學生的權利觀念和義務觀念。本課書講明了公民權利的特點,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如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將上下兩冊教材貫通起來,水到渠成地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知識結構來看,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根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十五課的歸納,又是對其的深化。

  2、本課知識結構:

  本課由引言和兩個框題組成。引言總結了這冊書的內容,說明我國公民不僅享有社會

  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廣泛權利,而且法律也規定了公民應當履行的各項義務。

  第一框“正確行使公民權利”,主要講了公民權利的三個特點:平等性、廣泛性、

  真實性,以及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第二框“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先講述了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及其表現;又講

  述了公民權利與義務一致性對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幾種錯誤的觀念,最后講述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應做到的具體要求。

  3、總體教法建議: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講解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可采用具體事例分析。如:通過查處陳希同、成克杰

  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做斗爭。

  第二框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中關于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組討論、

  事例分析,學生還可以擴展其他的義務方面的知識。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真正體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的權利是來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確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權利,當公民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過程與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續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產生錯誤認識,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自演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冊書的落腳點。正確行使權利,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增強法制觀念,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確保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以實現。

  2、教學重點、難點:公民要依法正確行使權利是重點。因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既是公民意識的重要表現,又是學習法律常識的落腳點。是初二思想政治應達到的重要目標。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是難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決定了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等特點。

  教法建議:

  1、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權利和義務。

  2、搜集材料進行分析:(陳希同、成克杰、廈門特大走私案)

  3、小品續演,通過學生的續演,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4、學生聯系實際討論。

  教學過程 :

  復習:我們前面幾課學習中憲法和法律賦予了每個公民哪些權利呢?

  ——我國憲法和法律確認了我國公民享有許多權利,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呢?我國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

  [板書]: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板書]: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提問]: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

  ——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權利,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該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制度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同樣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我國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我國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權利以及廣泛的經濟、政治權利,這些合法權利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多媒體]:

  (案例一):原北京市長、市委書記陳希同,任職期間,在對外交往中接受貴重禮物價值人民幣55.5萬余元,未按規定交公而占為己有,擅自動用財政資金修建兩座豪華別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樂。1998年7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玩忽職守罪,判出陳希同有期徒刑16年,贓物沒收上繳國庫。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因受賄、行賄3000萬元,情節惡劣,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并于2000年9月14日執行。

  (案例三):廈門特大走私案件的查處,共涉及省部級干部3人,廳局級領導干部26人,縣處級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嚴懲和處罰。

  [提問]: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處?審判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這些人都是國家的高級干部,他們曾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貢獻,國家和人民也給予他們相應的地位和榮譽。但是他們卻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行賄受賄,做出了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違反了法律,并最終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這個審判結果說明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書]: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表現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擔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執法機關對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無論其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討論]:聯系實際談談有沒有公民權利不平等現象,想想怎樣才能克服這種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不是經濟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質、家庭負擔以及公民所處社會地位及經濟收入等一些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對于公民權利的平等性我們要全面把握、準確理解,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質。當然,我們決不能因為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認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多媒體]:

  (材料一):在我國,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權,享有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享有受撫育、受監護的權利,享有繼承的權利,到了入學年齡,便享有義務教育權。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勞動權。到達法定年齡就有了結婚的自由,到了老年喪失勞動能力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即使臨終之前,還有處分自己的財產的權利,從縱向上看,我國公民的權利伴隨人的一生。

  從橫向看,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廣泛的,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及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中,都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國除少數人被依法剝奪權利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提問]: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我國公民的權利具有什么特點?它如何表現?

  ——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享有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這是公民權利最顯著的特點;享有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板書]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板書]: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它主要體現在確認上和實現上。學生看書,教師略點一下。

  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廣泛的、真實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這些權利呢?(學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問]: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為什么卻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學念書的權利,也有獲得經濟收入的權利,但她卻以錯誤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權利,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在具體行使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時,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

  [板書]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那怎樣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權利呢?請你就小勤的故事談談。

  [板書]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

  ——憲法和法律中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生活動]:如果你是小勤你會采取什么方式解決自己的學費的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板書]: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公民行使權利必須是在法定范圍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會落空。

  學生看教材,分析張某的行為對嗎?他應該怎樣做?

  [板書]:要采用合適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會損害他人的、國家的利益,甚至會違反法律。

  [小品續演]:小品;在某中學門口,經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攔截該校的學生,索要錢物。

  續演:你遭到攔截如何解決?

  [板書]: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非法侵害時,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并通過有效途徑,討回公道,捍衛權益。

  總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小結]:我們了解公民權利的特點: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這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體現,同時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并勇于同濫用權利的行為作斗爭。

  [板書設計 ]: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公民權利的廣泛性——最顯著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3

  第十六課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本課概述:

  1、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也是這一冊書的落腳點。本冊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明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學生的權利觀念和義務觀念。本課書講明了公民權利的特點,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如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將上下兩冊教材貫通起來,水到渠成地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知識結構來看,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根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十五課的歸納,又是對其的深化。

  2、本課知識結構:

  本課由引言和兩個框題組成。引言總結了這冊書的內容,說明我國公民不僅享有社會

  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廣泛權利,而且法律也規定了公民應當履行的各項義務。

  第一框“正確行使公民權利”,主要講了公民權利的三個特點:平等性、廣泛性、

  真實性,以及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第二框“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先講述了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及其表現;又講

  述了公民權利與義務一致性對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幾種錯誤的觀念,最后講述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應做到的具體要求。

  3、總體教法建議: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講解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第一框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可采用具體事例分析。如:通過查處陳希同、成克杰

  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做斗爭。

  第二框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中關于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組討論、

  事例分析,學生還可以擴展其他的義務方面的知識。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真正體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的權利是來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確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權利,當公民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過程與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續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產生錯誤認識,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自演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冊書的落腳點。正確行使權利,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增強法制觀念,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確保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以實現。

  2、教學重點、難點:公民要依法正確行使權利是重點。因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既是公民意識的重要表現,又是學習法律常識的落腳點。是初二思想政治應達到的重要目標。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是難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決定了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等特點。

  教法建議:

  1、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權利和義務。

  2、搜集材料進行分析:(陳希同、成克杰、廈門特大走私案)

  3、小品續演,通過學生的續演,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4、學生聯系實際討論。

  教學過程 :

  復習:我們前面幾課學習中憲法和法律賦予了每個公民哪些權利呢?

  ——我國憲法和法律確認了我國公民享有許多權利,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呢?我國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

  [板書]: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板書]: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提問]: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由什么決定的?

  ——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權利,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該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制度決定的。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同樣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我國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我國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權利以及廣泛的經濟、政治權利,這些合法權利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多媒體]:

  (案例一):原北京市長、市委書記陳希同,任職期間,在對外交往中接受貴重禮物價值人民幣55.5萬余元,未按規定交公而占為己有,擅自動用財政資金修建兩座豪華別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樂。1998年7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玩忽職守罪,判出陳希同有期徒刑16年,贓物沒收上繳國庫。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因受賄、行賄3000萬元,情節惡劣,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并于2000年9月14日執行。

  (案例三):廈門特大走私案件的查處,共涉及省部級干部3人,廳局級領導干部26人,縣處級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嚴懲和處罰。

  [提問]: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處?審判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這些人都是國家的高級干部,他們曾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貢獻,國家和人民也給予他們相應的地位和榮譽。但是他們卻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行賄受賄,做出了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違反了法律,并最終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這個審判結果說明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書]: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表現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擔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執法機關對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無論其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討論]:聯系實際談談有沒有公民權利不平等現象,想想怎樣才能克服這種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權利是平均的,不是經濟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質、家庭負擔以及公民所處社會地位及經濟收入等一些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對于公民權利的平等性我們要全面把握、準確理解,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質。當然,我們決不能因為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認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多媒體]:

  (材料一):在我國,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權,享有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享有受撫育、受監護的權利,享有繼承的權利,到了入學年齡,便享有義務教育權。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勞動權。到達法定年齡就有了結婚的自由,到了老年喪失勞動能力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即使臨終之前,還有處分自己的財產的權利,從縱向上看,我國公民的權利伴隨人的一生。

  從橫向看,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廣泛的,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及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中,都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國除少數人被依法剝奪權利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提問]: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我國公民的權利具有什么特點?它如何表現?

  ——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享有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這是公民權利最顯著的特點;享有權利的范圍極為廣泛。

  [板書]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板書]: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它主要體現在確認上和實現上。學生看書,教師略點一下。

  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廣泛的、真實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這些權利呢?(學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問]: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為什么卻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學念書的權利,也有獲得經濟收入的權利,但她卻以錯誤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權利,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在具體行使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時,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

  [板書]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那怎樣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權利呢?請你就小勤的故事談談。

  [板書]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

  ——憲法和法律中確認的權利是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只應享受合法權利,而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求非法利益,否則會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生活動]:如果你是小勤你會采取什么方式解決自己的學費的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板書]: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公民行使權利必須是在法定范圍內,而不能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否則會侵害他人的權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會落空。

  學生看教材,分析張某的行為對嗎?他應該怎樣做?

  [板書]:要采用合適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會損害他人的、國家的利益,甚至會違反法律。

  [小品續演]:小品;在某中學門口,經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攔截該校的學生,索要錢物。

  續演:你遭到攔截如何解決?

  [板書]: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非法侵害時,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并通過有效途徑,討回公道,捍衛權益。

  總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應依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小結]:我們了解公民權利的特點: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這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體現,同時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并勇于同濫用權利的行為作斗爭。

  [板書設計 ]: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公民權利的廣泛性——最顯著

  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篇14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識教材的最后一課,具有學科思想教育的總結和落腳點的性質。從思想教育來說,本課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上。從知識結構來看,上下冊教材分別從法律的作用,國家與法律,公民與法律等不同側面,以憲法為軸心,闡述了有關的法律知識,本課則以憲法為中心和依據,綜合講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既是對前15課的總結,又是對其的深化。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如下:

  (1)認知目標

  識記——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聯系實際,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權利。

  運用——結合身邊的實例,對正確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討論,分析和判斷,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劃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確行使權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權利。

  (3)覺悟目標

  學習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學習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逐步養成依法辦事,依法律己,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行為習慣。

  3、教學重點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4、教學難點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依據:由于初中生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法制觀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時常發生,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不懂得依法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采取忍聲吞聲或采取非法報復等手段,都是錯誤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學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二、說方法

  1、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講解中要注意精講,多設置富有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為此,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具體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現有的事例外,還應多舉一些影響比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受賄腐敗案件,既說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體現了黨的國家堅決打擊腐敗現象的決心,要求青少年學生要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

  (2)討論法。在上述具體事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兩個典型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對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這些案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案件處理說明了什么觀點?并可以要求學生也舉一兩個有關的案例。

  (3)比較法。如在講述“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可以例舉一個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受到不法侵害時,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非法報復、依法維護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才是正確的行為。

  (4)充分利用幻燈、錄像機等教學設備和儀器,可以節省時間和提高教學節奏。

  2、說學法

  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識記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和原理,來分析有關的案例,并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同各種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

  三、說程序

  導入  新課(5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回憶一下這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看教材目錄并進行提問:“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基本權利。”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必要的總結,并用幻燈片顯示出來。并點出在了解這些公民基本權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我國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有哪些特點?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新課講解(30分鐘)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應當點出,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實行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決定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17——118頁中的事例,教師可以用幻燈片再例舉有關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并加以提問“這些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級領導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們違法謀取權利,想得到個人的特權和好處,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權利的平等性的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平等地承擔法定義務;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強調: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論職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試一試”小欄目進行課外討論。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主體極為廣泛。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十三課中關于“行使選舉權利的資格”一目(教材第65——66頁),點明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權利的主體,這反映出我國公民權利主體的廣泛性。

  享受權利的范圍極其廣泛。我國公民在經濟、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享有權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燈片顯示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所享有的公民權利。同時,請學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9頁的有關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國家的哪些法律確認了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具有哪些保障?并進行提問。

  教師歸納:說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規定和保障,有選舉制度的具體規定來落實,并且有物質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然后可以用幻燈片顯示有關資本主義選舉制度中的有關資料和競選費用,對比說明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

  然后對照課文中真實性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就會比較清楚地明白這兩個觀點。

  小結:通過對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特點的討論,分析和學習,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而且還真實可靠,這充分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進一步增強公民意識,為我國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呢?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確把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課本第120——122頁共有五個案例和一個資料,可以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后討論,公民應怎樣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在發言時要求先簡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論述公民如何行使權利。一個組的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同學評分,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歸納案例并說明,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和范圍。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我們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課堂練習:(5分鐘)

  1、如何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2、為什么說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

  3、作為公民,應當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作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護法。我們了解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是知法,而能夠依法正確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正是守法、護法的表現。

  課外練習:(用幻燈顯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經常在深夜放音樂,吵得鄰居劉華等無法休息。有天夜里,劉華向朱某提出意見,而朱某認為聽音樂是他的權利,不但不聽勸阻,而且在爭執中反而把劉華打傷。此后,劉華只好忍氣吞聲。劉華的弟弟劉剛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伙同兩位朋友闖進朱家將朱某狠狠揍了一頓。

  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事件中朱某、劉華及劉剛的行為分別屬于什么行為?

  2、這一件事說明了什么道理?請加以分析。

  四、板書設計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一、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含義及表現

  2、廣泛性:表現

  3、真實性:表現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通用14篇)

    一、教學要求:(一)知識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1840年以后,中國逐漸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包括辛亥革命在內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終失敗,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精選5篇)

    導入新課:提問:為什么要對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進行特殊保護?學生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的調查結果,說明在現代社會,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還在受著不同程度的侵害,所...

  •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精選6篇)

    導入新課:材料分析:材料一:1966年8月30日夜11點多,與著名作家、翻譯家傅雷毫無瓜葛的上海音樂學院紅衛兵闖入他家,開始了長達四天三夜的大抄家。...

  • 文明交往(精選12篇)

    第四課第一框文明交往禮為先地點:高密市育才實驗中學《課程標準新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課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第一框文明交往禮為先山東省高密市育才實驗中學栗瑞芳【教學內容】1、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2...

  • 《自我負責》教案(精選6篇)

    《自我負責》教案 課題自我負責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避免做錯事,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能力目標培養自己的責任感,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 第二課時《我愛我家》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并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培養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能力目標:通過活動鍛煉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 法律打擊經濟犯罪(通用14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本框主要闡述了第三課關于法律對經濟建設規范、保障的"保障"作用,充分體現了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一重要特點。...

  • 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通用8篇)

    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教學設計(二)教學目標認知目標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破壞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要負法律責任。...

  •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教案(精選2篇)

    課 題第七課 第二節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課 時本學期第___課時日 期本單元第 _課時課 型新授復備人審核人感知目標學 習目 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法律,尊重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八年級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 污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 69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五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 国产精品一二三美女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亚洲乱小说 | 欧美亚洲国语精品一区二区 | 色婷婷综合久色aⅴ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97色97|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 性8sex8春暖花开亚洲地址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模特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演员表 |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69av视频在线 | 色版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牛牛 | 亚洲经典一区 | 国产九九热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少妇被強暴到高潮 | 做暖暖小视频免费xo | 男人插女人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视频网 | 中文字幕久久乱码一级毛片 |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观看 | 精品成人av一区 |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 国产人妻无码区免费九色 | 正在播放淫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