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人》教學設計(通用3篇)
《平等待人》教學設計 篇1
一、學習活動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懂得人格平等的涵義;理解平等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管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培養認識社會,全面看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人人具有天賦的平等權利,人與人之間的歧視與壓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視他人是不道德的;樹立人格平等的觀念,培養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識和態度。二、學習重、難點分析:重點:認識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難點: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三、學時安排:全課共三課時
(第一課時)四、學習活動設計(一)創設情境 引出課題 故事導入:已故美國總統林肯有一次外出,路邊有一個身穿破衣爛衫的黑人老乞丐對其行鞠躬禮。林肯總統一絲不茍地脫帽對其回禮。隨員對總統的舉止表示不解。林肯總統說:“即使是一個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認為我是一個不懂禮貌的人。”因為無論貴為總統或是賤如乞丐,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有人說“皇帝和鞋匠的靈魂都是用同樣的模型塑造的”,結合這個故事,說說你如何理解這句話?正因為平等是如此的可貴,所以,為了實現和維護平等,人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斗爭和不懈努力。(活動1)校園風景-心聲熱線展示校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歧視現象,通過對這些現象的探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認識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分析產生的原因,,懂得人格平等的涵義,培養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交往品德。第一步:學生閱讀活動材料,小組討論以下的問題:(1)這幾位同學向《心聲》節目反映了什么問題?小文、小凱、小蘭和阿峰中哪個同學受到了什么對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們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嗎?為什么?(2)如何評價這樣的待人態度?這樣待人會產生什么后果?(3)我們班有類似的現象嗎?為了改變這類現象,我們可以作什么努力?第二步:小組發言人在班級交流小組討論結果。第三步:各組把意見在全班交流后教師歸納。(活動2)假如社會失去平等……活動目的: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上的不平等制度及其危害,人類追求平等的努力和斗爭,懂得平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請學生設想假如整個社會不能保障平等,人們缺乏人格平等觀念,社會將會怎樣?然而以恰當的方式呈現教科書的材料及補充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世界上這些不平等制度和歧視造成了什么危害?你如何評價人們爭取平等的努力和斗爭?老師歸納: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多方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出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的圖片)組織學生交流展示事先布置學生收集關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事例或法律條文。(活動3)小甲的疑問活動目的:使學生弄清楚“人生而平等”和人作為不同個體間的貧富、生理、名譽、地位等差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引導學生理解“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上。社會上有的同學出身富貴,有的同學卻生活拮據,有的人體力超群,有的卻體弱多病,有的出生在首都北京,有的人卻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那么大,為什么老師還會說,人生而就是平等的呢?你能幫助小甲回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發言,老師歸納總結。(活動4)來自民工子女的聲音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做到平等待人,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要有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讀書期間,無錫當地的同學對老師和他們本地的同學都很有禮貌,對老師也很尊重,可是每當與我們民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他們總會罵我們 “鄉巴佬”、“外地人”。他們的父母也總是不讓他們和我們一起玩,說我們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壞孩子。老師還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聲地宣布哪些同學是外地人,需要交借讀費,哪些同學是本地人,不需要交錢。“無錫當地的同學對老師和他們本地的同學都很有禮貌,對老師也很尊重,可是每當與我們民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他們總會罵我們‘鄉巴佬’、‘外地人’”。請你根據這點談談無錫當地的這些同學有沒有形成人格平等的觀念,為什么?請你對“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壞孩子”這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班就有這樣一位外地民工的孩子,你會怎樣與他(她)相處?為什么?
(第二課時)(二)討論交流 形成概念1.尊重平等的人格(1)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平等的人格:每個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是平等的內涵。每個人作為社會的成員,都具有在道德與法律上同所有其他人同等的地位。(2)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尊重他人意味著尊重對方平等的人格,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個人應有的對待他人的態度和方式。不因為人們之間所存在的先天的或后天的差異而顯示不同的態度。這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正直的人應具備的待人之道,體現了一個人的可貴品質。(3)平等待人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2.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1)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2)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現近現代以前人類社會曾經出現過的各種不平等制度、各種歧視,并且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如在古代羅馬奴隸制度社會,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男尊女卑,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教會與封建主貴族享有特權,假借上帝之名剝奪人們的生命、自由、平等。等等,人們為爭取平等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和斗爭。(3)平等在社會進步中的實現3.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1)現實中存在著差異和不平等(2)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人們在天賦上存在容貌、智力、體力的差異和出生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等,還有后天的個人主觀努力程度不同、社會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這些差異造成種種差別,表現為貧富差別、城鄉差別、地域差別等等,這些差別可能造成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另外種族、文化語言、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異等也會成為歧視的原因。(3)對待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正確態度。一是抹煞差別,追求結果的均等。二是強調差別,以此劃分人的等級。三是承認差別,但不以差別否認人的平等。只有第三種態度的人必然會在對待他人時尊重平等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這樣的人才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4.消除歧視,平等待人(1)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歧視態度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平等意識,忽視、不懂得人與人之間存在根本性的共同點-人格,以天賦、地位、貧富、身份等劃分人的不同等級。(2)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3)摒除崇拜金錢權力的陳腐觀念(4)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視歧視的錯誤在于沒有認識到每個人人格的平等,其危害在于,不但損害了他人平等的權利和尊嚴,而且損害了自己的尊嚴,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阻礙了人們的和諧交往,妨害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第三課時)五、習得展示與檢驗(三)實踐交流 自我體驗(活動5)校園風景線活動目的:在學生明白了平等的意義之后,引導他們學會辨別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歧視現象,引導他們學會在實踐中努力消除歧視,營造平等、尊重、真誠的人際關系。活動過程:學校合唱團又要招聘新成員了。公布的條件是:1、唱歌好。2、長相漂亮。3、身高160厘米以上。4、學習成績中等以上。5、家庭有經濟能力置辦演出服裝。組織學生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可設計一個現場場景,一個扮演招收者,幾個扮演報名者;報名者被各種不合理的條件拒之門外。組織學生討論:你贊成以上公布的條件嗎?為什么?你認為合適的條件應該是什么?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對“社會中弱勢群體所面臨的歧視現象”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并在下節課上交流調查的結果以及個人的感想、態度和做法。(四)閱讀反思 認知感悟(1)文章從哪些方面體現出陶行知尊重、平等對待人力車夫?(2)文章中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3)你從陶行知的言行中領悟出了什么道理?分析:通過陶行知的故事讓學生從中領悟陶行知尊重勞動人民、真誠平等待人,以自己的行動改變社會的不平等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五)檢測反饋 拓展提高詳見伴你學
《平等待人》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現實中存在差異和不平等,懂得平等待人的含義及相應的行為要求。
2、 能力目標: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培養認識社會,全面看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歧視與壓迫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視他人是不道德的;培養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識和態度。
二、 教學重點
現實中存在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
三、 教學難點
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四、 教法學法
計劃法、教材批注法、
五、 教具
常規教學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1、 人格的平等是指什么?
2、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3、 現實中存在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
4、 面對這些差異和不平等的態度怎樣?
◆ 那么,要做到平等待人,應該怎么做呢?
(二)講授新課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43頁,找到平等待人的表現。提問。
生:……
師:說得很好,我們齊讀一下!平等待人一二起!
生:……
師:好!理解平等待人的表現時可以從三方面著手,在什么前提下,有什么條件,態度是什么。
師:要做到平等待人,就有三個層次的問題要解決。平等待人是一個由內而外,從內心到外在表現的過程。首先,發自內心的,要怎樣?
生:……
師:好,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
一個企業家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賣鉛筆的小販,頓生憐憫之情。于是就把1元錢丟進賣鉛筆的人懷中就走了。后來覺得不妥,返回身從賣筆人那兒取出一支鉛筆,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記拿筆了,并且說:“你我都是商人,你是賣家,我是買家。”一年之后,一位衣著考究的商人在商務洽談會上認出了這位企業家,自我介紹地說:“您可能不記得我了,您就是那位重新給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賣鉛筆的小販,是您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現在我真的成了小有成就的商人。”
◆ 企業家對小販怎樣,有沒有看不起他?
生:……
師:可是啊,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不尊重他人人格的現象。我爸媽是什么局長,他爸媽是清潔工人,我爸媽地位高,沒必要尊重他爸媽。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生:……
師:我們家經濟條件好,有錢,他們家貧困,穿補丁衣服,我也沒必要理會他,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生:……
師:都是不對的!已故的美國總統林肯都能對黑人老乞丐脫帽回禮,我們是現代人,要具有平等待人的基本素質,就要求我們要從內心去認可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
師:好,內心有了對他人人格的尊重的觀念后,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表現出什么態度呢?
生:……
師:同學們知道知道實事求是是什么意思嗎?
生:……
師:哦。我們知道,客觀是相對主觀來說的,實事求是呢,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
我們常常在網絡上看到,北京人認為自己的官位很高,很聰明,外地人都是官位低的,都要對他們俯首稱臣;上海人呢,就認為外地人都是衣著落伍,思想落伍的土包子;而廣東人呢,就認為外地人都是窮人。
師:我們看,這樣的說法有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客觀、全面地對待和處理問題?
生:……
師:誠然,地理位置的優越造成某些地區在某些領域占有優勢,就好像,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集中著國家級的機關部門;上海是我國大陸最大的金融城市,接收到全球最先進最前衛的消息,廣東人呢,是先富起來的代表。
這些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他們的眼光卻局限在自己的優勢和他人的劣勢上。
◆這種狹隘的、片面的盲目武斷背后,是什么心態在作怪?
生:……
師:對!就是歧視心態!在我們周圍,也有這種情況。城里的同學不愿靠近鄉村的同學,不肯幫助鄉村的同學解決學習上的難題,而鄉村的同學因為來自農村,生活條件不如城里的同學,感到自卑,也遠離城里同學。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其實這兩種心理都是歧視的心理。
前者是歧視他人,后者是歧視自己。都沒有實事求是,都是主觀的片面的。
師:有句話說得好:在人之上,視人為人;在人之下,視己為人。(副板書)
意思就是說,當我們某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要輕視自己,感到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是,妄自菲薄;而在我們比別人優勝的地方,我們不能自高自傲,盲目自大,輕視別人,不尊重他人的人格。
師:好了,說到這里,就有同學有疑問了,平等待人是不是只從內心認可他人、尊重他人,并用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待人,而不管我們頭腦里持有什么觀念呢?
生:……
師:我們說不是的。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一些認識的誤差,對社會陳腐觀念認識不準確,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能你們自己感覺不到,但是,你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歧視的態度。
所以,我們要做到平等待人,還必須擯除阻礙我們進步的陳腐觀念。
師:茶呢,大家肯定喝過很多。鄭板橋喝茶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某天去某茶店喝茶,老板看其衣著平常,招待甚為怠慢,就在前堂設座,說“坐,茶”。幾句聊過,發覺來客見識談吐不凡,遂起敬意,讓至后堂雅座,說“請坐,上茶”。再聊幾句,老板才知道此人竟然是名滿天下的大學士,惶恐難當,便請進精舍,說“請上坐,上好茶”。告辭之際,老板一再求留墨寶,鄭板橋莞爾一笑,揮毫寫下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 老板態度180度大轉彎,是由什么觀念造成的?
生:……
師:對!就是盲目崇拜權力地位的陳腐觀念造成的。
我們知道,幾千年的封建等級社會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陳腐的觀念,例如對金錢和權力地位的盲目崇拜,認為金錢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還有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等等。
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個樣,女人能頂半邊天,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陳腐觀念是要擯除的。
師:好了,我們要平等待人就要做到以上三方面,那么,我們做不到平等待人,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
師:沒有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是不是?
平等的社會是沒有歧視的,要建立平等的社會必須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沒有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做出歧視他人的行為,說出歧視他人的話語,結果會怎樣?
生:……
師:同學們有被叫綽號的經歷嗎?當被叫時,什么感覺?(提問被叫綽號的學生)
生:……
師:由此我們知道,叫綽號是一種歧視的行為。歧視的危害可大可小的。輕則影響同學團結友愛、和諧的關系,惡化人際關系,重則付出生命的代價。馬加爵案件大家還記得嗎?
馬加爵是云南大學的大學生,來自農村,日常生活當中飽受舍友歧視,這些歧視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了,在一次打牌中舍友又擺出歧視的態度,說了歧視的話語,結果被馬加爵殺害了。
◆ 馬加爵的舍友失去生命的原因,在于沒有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
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真誠和諧的人際關系就要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視。
師:有些同學會有困惑,不是說要平等待人嗎,怎么老師你不用穿校服,為什么在家里我不能先起筷夾菜,上下樓梯要先讓老師走呢?
這些不是對人不平等了嗎?
生:……
師:我們說,這不是不平等。這是一個人講究禮儀的表現。講究禮儀正是在平等待人基礎上的一種表現。同學們一定要分清楚。
(三)小結新課
(四)練習
七、 板書設計
4.消除歧視,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的表現
(2)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①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③要擯除陳腐的觀念
④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
八、 課后作業
完成《學練互動》的相應練習
九、 教學后記
1、《鄭板橋喝茶的故事》,學生體會深刻,認識到了對聯的正確寫法。
2、馬加爵案件,學生感觸很深。
3、講究禮儀與平等待人的區分很好,澄清誤區。
《平等待人》教學設計 篇3
一、目標與要求1. 知識與能力懂得人格平等的涵義;理解平等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能夠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自傲或自卑。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或不平等,培養認識社會,全面看問題的能力。2.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誠互信的關系也能使自己獲得尊重與肯定,反之,歧視和不尊重不僅給他人帶來傷害,也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敵意,惡化人際關系;社會不平等則會加劇社會矛盾,導致社會沖突。認識人人具有天賦的平等權利,人與人之間的歧視與壓迫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不尊重他人、歧視他人是不道德的;樹立人格平等的觀念,培養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識和態度,形成與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實事求是、不以貧富貴賤智愚論人的品質。二、教學對象分析:認知結構方面:初中生對平等原則的認識是表面的、不穩定的更多的帶有情景性。本課知識對他們來說,理論性較強,比較陌生。有必要深化認識,在此基礎上形成人格平等的觀念以及尊重他人、平等待熱人的意識。情感方面:初中生在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希望被人尊重,也想尊重別人,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積極認識、接受、肯定、進而內化這種正直的情感。社會背景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平等觀念日益普及,平等待人成為現代社會應備素質。但現實生活中,學生之間家境貧富、天分高低、父母地位高低等方面的差異,同時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思想及現象,必然對人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進行這一教育勢在必行。三、教學內容分析:本課以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為中心展開,包括四個小節:第一節:人格平等的涵義、尊重平等的人格;第二節:平等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第三節如何正確對待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第四節:如何消除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四、教學重點:認識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五、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六、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課題:心靈導航之尊重平等人格、平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教學目標:1. 探討什么是人格平等及尊重平等的人格2. 了解歷史上不平等制度及危害,人類追求平等的努力和斗爭3. 了解今天人們的平等觀念4. 了解社會制度及法律和人格上平等的保障。體會平等的意義。5. 了解現實中的不平等現象及思想6. 了解歧視態度產生的思想根源7. 了解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美好的道德價值。教學重點:1. 平等人格的含義2. 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教學設計:導入:運用美國總統林肯、大文豪蕭伯納、俄國作家圖格涅夫三組事例,說明尊重平等的人格、平等待人的重要性。1.講解平等人格的定義。
作為人,每個人天生應該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作為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2.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結合教材40頁《假如社會喪失了平等》一文,結合著名詩人馬德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得出結論:3.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社會的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陳舊觀念不可能一掃而光。現實中還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表現4.原因:5.表現:課后小節作業布置:現實中為什么會出現人與人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表現在那里?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課題:試卷分析與講評教學過程與設計:1. 總體情況:八(1)班參加人數24人,總分1731,均分72.1。八(2)班參加人數22人,總分1663,均分79.3。八(1)班90-100共4人,80-89共8人,59分以下5人。八(2)班90-100共4人,80-89共6人,59分以下3人。2. 試題分析:本次單元測試題目難易適中,注重基礎,又有一定的能力要求,適合學生的特點,題型多樣,有利于學生見識中考的要求。具體說來,選擇題除第10題外,其他相對容易確定。問答題15、16、18、19、20都和教材緊密相連。以上這些題目都是基礎題。只有17、21、22三題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成績梯度明顯。3. 學生情況:優秀率較滿意,平均分基本達標,但合格率偏低。不合格8人,人數太大,不能達到學校的目標。從試卷中可以看出60-69、0-59分段的學生基礎太差,上課聽講的效率、注意力都存在很大問題,今后必須注意和加強,特別是(1)班陳禧榮、韓秀亭、李家信、陳燦喜、羅國楓;(2)班的馮凱瑩、張瑞斌、周灝,以上8人必須在課堂上多關注。4. 試卷講評(1) 單項選擇不講,給出答案。(2) 多項選擇,重點講9、10、13、14共四題。(3) 問答題:15、16、18、19、20、重點介紹答題的方法、要求、技巧。以及怎樣在教材中選擇答案才夠完整。(4) 17、21、22則要詳細講解答案的設計與思路。詳細情況參見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