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進化》說課稿
城西中學 李偉文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在九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五節。這節內容主要介紹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及進化理論的演變過程,教材設計時力圖利用科學史的素材以探究的方式呈現生物進化思想和進化理論的形成過程。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一方面要使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就讓學生懂得一種假說的提出需要證據的支持,而隨著新證據的不斷發現,原先被認為是正確的假說會不斷地得到修正和補充,甚至被否定。【學情分析】多數初三學生對生物內容較忽視,常造成中考失分,這是不利的方面。但可喜的是,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能較輕松地接受本章具有較強的邏輯思辨性的內容。【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不同環境中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認同生物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②說出化石形成的過程;③區分神創論與進化論,列舉生物進化現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動植物化石的研究,了解生物進化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物進化學說的學習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觀點的教育。【重難點】了解化石與物種進化觀點的形成。【教法分析】這一節課的知識本身難度比較大,若通過講授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將處于被動的視聽地位,不能形成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不高。通過設計“情景——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模式構建一個互動和探討的環境,讓學生在互動和探討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前準備】學生:預習課本,查閱有關達爾文進化理論的資料。教師:準備教學圖片,查閱并詳細了解有關進化理論的資料。【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一、短片賞析 走進自然1、出示《人與自然》片段,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情境。2、設疑:以上這些生物存在哪些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后列舉各種生物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動物的保護色只是動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個方面,還有其他的方面,例如警戒色、擬態等也是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二、敢于思考 探索新知1、是誰對生物進行了如此合理的設計呢?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尊重學生的思維進行簡單點評,并引出神創論讓學生分析。2、你如何看待神創論?神創論和進化論有何不同?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事實的論證需要一定的證據——引出進化論(可對進化論與神創論的斗爭進行簡單的講解)。師生共同對神創論和進化論進行對比。3、生物進化論的證據有哪些?圖片展示:生物進化論的證據所在——化石。教師講解: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證據,進化論已經普遍被人們接受。學生閱讀p16內容,了解動物化石形成的過程4、地球上曾出現過種類繁多的生物,許多與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這說明了什么?有時在高山上會出現海洋貝殼化石,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在歷史長河中,生物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現在的高山在過去可能是海洋,說明著地殼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著。教師講解:化石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一種證據但是要想使證據更為直接有利,我們就要總結出生物逐漸演變的一個過程,尋找同種生物在不同年代形成的化石。5、讀圖分析:讀圖p17根據始祖馬和近代馬的特征,你能描述它們當時的生活環境嗎?將一系列年代不同的馬化石進行比較后,你能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馬的外形在逐漸地發生著什么變化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分析:通過進一步講解植物的進化過程,明確生物進化的方向: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緩慢演變。6、學生探究:列舉其他生物演化的現象或證據(可安排課后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解釋“活化石”現象的原因。教師講解:如今可通過發達的技術手段來對生物進化觀點進行論證。三、課后繼續探究,實現課堂延續假如你是一位生物學家,你應該如何向別人介紹生物進化的歷程?查閱資料探究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并能舉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四、板書設計第5節 生物的進化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以自然風光視頻及圖片情景和別致的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通過學生對神創論的討論,無形中對學生以后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師生協作,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增強了師生情感,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學及教學平等的原則。通過設疑導學、點撥導議、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問題中來,以回到問題中去,實現課堂的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