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太陽系的形成與地球的誕生
第2節 太陽系的形成與地球的誕生
1. 托勒密的宇宙體系——地心說
托勒密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
2.哥白尼與“日心說”
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臨終時發表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著作——《天體運行論》,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說”理論。這個理論體系認為,太陽是行星系統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樣自轉,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轉動。
3.人類認識太陽系的歷程
①最早用肉眼觀測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加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后,人們才撩開太陽系神秘的面紗。
③1781年,英國科學家威廉赫歇耳發現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國的勒維耶與英國的亞當斯發現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國的湯博發現了冥王星。
⑥20世紀50年代,航天探測器的運用,是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4.太陽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陽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 :太陽系是由一塊星云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論依據:太陽系的行星繞日運行的特征p7。同向性—公轉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轉軌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軌道的近圓性。
6.太陽系的形成——星云說
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巨大云霧狀天體。直徑大多十幾光年
人們把宇宙中星際氣體、塵埃和粒子流等物質叫做“星際物質”。
星際物質在宇宙空間的分布并不均勻。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氣體和塵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來,形成云霧狀。人們形象地把它們叫做“星云”。
7.太陽系家族的誕生
① 50億年前原始太陽星云因萬有引力作用而收縮凝聚
②凝聚的星云,繞著中軸旋轉,形成中間增厚的大圓盤
③繼續旋轉,盤面形成幾個同心圓的圓環
④中心部份質量較大形成恒星----太陽,圓環部分形成一顆顆行星及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