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能源與社會
1.能源(1)能源的概念凡是能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都可以叫做能源。(2)能源的分類形成條件利用的廣泛性可再生性一次能源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資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地熱、沼氣、潮 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 核能、油頁巖等 二次能源 如電能、沼氣、汽油、焦炭、蒸氣、工業余 熱等(依靠其他能源來制取) (3)煤、石油與天然氣的比較 能源 重要性元素組成 主要分類 用途煤我國第一能源碳元素無煙煤、煙煤和褐煤 燃料、化工原料石油我國第二能源碳、氫元素汽油、柴油、煤油等 燃料、化工原料天然氣我國重要能源碳、氫元素 燃料、化工原料 (4)水能、風能、原子能的比較能源能源來源能量轉化途徑 主要特點水(江河)能太陽輻射能水的勢能一水的動能一電能第三大能源,無污染,可再生風能太陽輻射能氣壓差一空氣的動能一電能無污染,不會枯竭,但不穩定原子能核變化釋放核能一熱能一機械能一電能能量巨大,可控制,需防護目前,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這部分能量為人類和動物界的生存提供了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2.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1)能源與人類的關系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之一。人類文明的每一進步,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關。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是一部不斷向自然界索取能源的歷史。隨著全球人口的急劇膨脹,人類的能源消費大幅度增長。世界上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生物化石能源將在幾十年至2xx年內逐漸耗盡。另外,大量礦物能源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酸雨”和“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人類在發展經濟,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我國的能源狀況我國是個能源大國,水力資源居世界第一,正在建設中的長江三峽水電站,設計容量為1842萬千瓦,堪稱世界之最。煤的儲量居世界第三。石油、天然氣正在不斷探明中,據報道: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近來發現了豐富的油氣層,埋藏的石油達500億噸,天然氣達8萬億米3。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年耗能不足1噸標準煤,不及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人均年用電600千瓦時,約為世界人均的1/4,可見我國又是一個能源窮國。(3)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和氫能、核能、生物質能是七種新能源。①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不會產生任何污染,是人類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理論計算表明,太陽每秒鐘輻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500多萬噸煤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因此,地球上每年獲得的太陽能是十分巨大的。直接利用太陽能的途徑有:利用太陽灶和太陽能熱水器把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通過光電轉換裝置把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②氫能源具有來源廣、熱值高、無污染等優點,也是一種大有發展前途的新能源。目前該能源沒有推廣的原因是還沒有廉價制氫的方法。③核能是由于原子核的變化而釋放的巨大能量,也叫原子能。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產生的能量發電的,它的核心是反應堆,反應堆里放出的核能轉化為高溫蒸氣的熱能,再通過氣輪發電機轉化為電能。核電站的特點:消耗的“燃料”少,只需要很少的核燃料,就能產生大量的電能;成本低,1 kwh電能的成本要比火電站低20%以上。我國浙江秦山核電站(1991年建成)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已運行發電,預計到xx年,我國核電站的功率可達5 × lo7kw。(4)三種射線的比較 名稱 電性成分 穿透力a射線帶正電 氦原子核穿透本領小β射線帶負電 高速電子流 穿透本領較大γ射線不帶電 波長很短的電磁波 穿透本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