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物體為什么會下落3
物體為什么會下落
[設計意圖]:
本節突出科學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體現個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學習的個體化。整個教學過程理論聯系實際,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①能敘述重力的意義,確認重力的方向,確認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②會用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計算物體受到的重力,能敘述式中g的意義,說出g的數值。
③知道重力的測量方法,會用彈簧秤測物體受到的重力。
①能根據給定的信息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②會使用彈簧秤測量重力的大小,學會正確的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
③能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合理的可操作的實驗方案.
④在給定器材的條件下,能夠通過探究,得到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①學會合作與交流;
②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③體驗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方法與過程]
通過生活經驗和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認識科學實驗的方法。嘗試用親身的體驗來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課問題的探索,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掛有鉤碼的鐵架臺2個、重垂線
學生實驗:彈簧秤、鉤碼(每兩人一份)
[教學手段]
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參與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思路]
1、展示瀑布、和泉水兩個畫面,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最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出主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說明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進而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過展示水由高處向下落,一串鑰匙在手中靜止釋放落地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讓學生對與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方向進行判斷,引起學生思想的矛盾,再演示兩個鐵架臺分別放在水平面上和傾斜放置時懸線平行,引導學生得出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并介紹重垂線的作用。
3、通過學生活動,提出重力與質量有什么關系,學生猜測、設計實驗方案。根據提供的器材,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分析實驗數據,并從實驗數據中得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教 學 流 程 設 置
評 析
步驟一:創設情景—提問設疑
1、媒體展示:小龍湫瀑布、泉水畫面
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從高處向低處流?瀑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沖擊力?是什么力量將水從高處拉下來?…
師:從提問中發現,同學們都關注著水下落這一現象,生活中與之相似的下落現象還有嗎?
生舉例:蘋果下落,鉛筆會下落等等
師:由此可見,物體下落的現象相當普遍,值得我們去研究,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體為什么會下落?”
“發展觀察現象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增進對提出問題意義的理解”(引自《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分目標)。
本步驟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畫面,尋常的情景入手,由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