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4課 觸摸美麗
課堂教學以創設情景導入,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幾件學生自己制作的懸掛在家里的裝飾作品,引導學生感受其形式美感與生活情趣,并判斷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樣制成的?著重分析制作材質的形式美感,引發學生探求形式美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接著進入對三種以上材質的對比感受與體驗環節,可以觀察材質圖片,可以觀賞生活中各種材質用品,可以自己動手通過觸摸、撕扯、敲擊、搓揉等手段,感受體驗各種材質的肌理或者質感特性,在此基礎上展示討論活動。討論內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軟與硬、輕與重、粗與細、韌與脆、粗糙與光滑等等。②它們各適合表現什么內容或形象。圍繞討論作好有關準備:如了解相關材料知識,同時也要考慮小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
針對學生的討論發言,教師適當歸納,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種裝飾作品實物或運用多媒體展示優秀的裝飾作品,引導學生欣賞,看看作品是怎樣利用材質肌理、質感的對比與統一來表現形式美感的。在學生獲得初步美感啟示的基礎上,就如何進行作品的構思、構圖與表現制作方法展開師生間的討論交流活動,并且教師演示對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處理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質選擇與處理、構圖、色彩等內容的具體創意上,為練習做準備。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第一課時參照繪畫作品,運用不同材料將其改造為裝飾作品,注重其材質處理、加工技巧與造型表現的關系,提倡簡潔、夸張的手法,注重體現其裝飾性與趣味性。
第二課時以某種容易收集的材質為主,輔以其他幾種材質,更加強調小組合作完成一幅裝飾作品。在學生動手設計與制作前,教師可以抓住兩個環節來促進教學:一是對比展示一種材質的兩種不同的設計處理,主要讓學生直觀感受材質變化的空間與趣味;二是教師直接演示利用一種材質為主進行一件裝飾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主要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反復推敲與動態設計調整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安排的學生獨立設計與制作練習,才有達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
提示學生在動手制作前務必就作品的構思、構圖與表現制作步驟、工藝、方法等展開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從而明確設計與制作的大體方向。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4課 觸摸美麗
本課時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要求人人積極參與,在具體制作前提倡有集體設計討論過程,也可以邊制作、邊討論、邊修改。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直接參與學生的制作,幫助學生一起完善創意,提出一些制作改進的建議,調動學生不斷完善設計,不斷優化制作工藝的興趣。不宜深度介入某個小組的制作過程,防止學生養成一種學習惰性。
四、教學選擇
本課教學應能體現不同地域特點的教學特色,因為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條件等等的差別,可能導致學生材質收集出現較大差異。在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域,可能學生收集來的就是一些山坡上的巖片,河灘上的鵝卵石,樹上的綠葉,田間的稻草等,教師對于學生這種敏銳的收集都應當予以積極鼓勵。
對于缺乏影視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的學校,教師或許需要自己課前多花時間制作幾件裝飾作品作為教學欣賞作品來替代媒體的展示。因為這是教師親手設計制作的裝飾作品,學生會感到特別親切,教師也會在設計制作過程中獲得更多展現材質形式美感的技巧與體會,這樣更加易于獲得影視媒體展示難以獲得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