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劉楊
第一課 中國現代美術作品欣賞 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開國大典》(1課時)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課 型: 單一課
教學方法: 講述、欣賞與思考。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教學目的
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處理及民族繪畫與西洋繪畫結合的特點。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具:大幅《開國大典》印刷品一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筆畫和年畫各一幅。
2、學具:教材,筆記本。
教學步驟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準備。
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中國的民族繪畫-------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并與詩、書、畫、石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出示中國畫、年畫掛歷)而西洋畫中的主要畫種----油畫,卻以豐富、能表現復雜的色調層次,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今天讓我們來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開國大典》(出示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介紹: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紹興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1934年進杭州國立藝專預科學習,后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專借讀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學校內遷貴陽后,常去苗寨寫生。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后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內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不久回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1943年至1945年在國立敦煌壁畫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北京藝專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委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長,并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參加香港、法國沙龍展出。并多次被選中為中國軍、政代表團出國贈人的國禮。《開國大典》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歷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 。他的藝術功底深厚,強調從整體觀察對象和概括描寫。重視以情作畫,畫中寓情。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
藝術欣賞:
主題思想: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作品欣賞:
1)《開國大典》概括: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于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莊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于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并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并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游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