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教學案例
杭州市采荷實驗學校 應筱艷
[背景材料]
案例主題:內容選自浙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第20課《畫龍點睛》
地點:浙江省溫嶺中學實驗學校
時間:xx年4月
課的性質:浙江省xx年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的一節課
教材分析:本課是浙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第20課《畫龍點睛》,主要內容為excel中圖表的創建和圖表類型的修改。這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電子表格的輸入和編輯、數據的處理之后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包括兩部分:圖表的建立和表類型的修改。通過本課的學習,除了能掌握建立圖表和修改圖表類型的方法外,還能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或任務需求著手,學會從各種需求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學生分析: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該校(浙江省溫嶺中學實驗學校)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但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根據任務需要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對問題進行分析、整體規劃和輸出表達還是欠缺的,對同類問題解決方法的概括也是薄弱的。
[教學設計目標及思路]
1.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什么是excel中的圖表,掌握在excel中插入圖表的方法;
2.了解常見的圖表類型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
3.掌握修改圖表的方法;
4.學會根據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方法:通過探索、嘗試、比較,了解圖表的優點;通過自主探究、循序漸進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掌握excel中圖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根據數據圖表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索”誰該對造成交通事故付主要責任”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根據事實客觀地看待問題,體會到提高所有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才是安全出行的保障。
2.教學設計思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強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解決真實,開放問題能力的任務為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⑴.以網上投票的形式引入課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與參與度。將教學情景放置在真實的環境中,體會到圖表對于反映數據的作用。
⑵.網上投票的數據也是引導整個課堂環節的一根主線,課堂環節的發生以投票的數據或者投票結果作為話題展開,使整節課有完整的教學主題,并且整節課貫穿培養交通安全意識的情感主題。
⑶.在掌握圖表插入時針對學情化繁為簡,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最后概括引領。
⑷.在鞏固學習效果時精講多練加深印象,以開放式綜合練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認真研究教材以后認為本節課除了完成插入圖表的教學外,應該遵循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的理念, 采用"以活動帶動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技術,學會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習知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⑸.針對初中學生概括能力不強的實際特點,教師幫助學生概括出簡單明了、實用性強的分析圖表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