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畫龍點睛;
學生活動五:根據“材料一”(交通安全實地調查)和“材料二”( -xx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統計表,-xx年我國交通事故情況統計表)創建相應的圖表并進行分析。
反饋交流:學生展示圖表并表達自己對“怎樣看待交通安全”問題的看法。
設計意圖:
1.教師提綱挈領地給出分析圖表的方法,解決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問題。
2.學生根據實際創建圖表,培養學生的判斷和選擇的意識。體驗圖表的運用,并在交流中陳述自己的觀點,提高信息表達能力。
四、知識整理,總結提升
回顧梳理本節課的的學習的環節及內容:“網上投票”——“excel表格”——“ excel圖表”,這個流程正是信息處理的流程:“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而excel圖表在整個過程中的起到的正是畫龍點睛的作用。
學生發言摘錄:
1.我選擇餅圖來創建“交通安全實地調查統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違章的行人占的了很大的一部分,因為行人違章占的百分比最大,所以我們學生作為行人要加強自己的安全意識,遵守交通規則。
2.從圖中(圖四)看出酒后駕車的人很多,因為在餅圖中酒后駕車占的比例最大,警察應該大力地抓酒后駕車的現象。
(圖二) (圖三)
3. 從圖中(圖四)看出汽車越來越多,因為折線圖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汽車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多了;但是交通事故卻越來越少,因為折線圖呈下降趨勢,說明大家的安全意識正在逐步提高,這是一個好現象。
(圖四)
[教學反思]
這次上課過程中,專家和聽課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讓我產生了很多的思考。
1.張豐老師的“我們該關注什么”
張老師提出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應該著重解決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application)而不再是傳統的使用(use)。
在素質教育指揮棒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定位。不僅僅是學會操作,更重要是會知識遷移,觸類旁通,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并把信息技術的思維方式作為轉變學習方式的支撐。
這節課我結合交通安全主題,利用數學知識載體,為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有三個,一是自主學習;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手段解決問題;三是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中,并且支撐其他學科的學習的。
2.李偉老師的“學生有沒有思考?怎樣讓學生思考?”
在聽完我的試講課后,李老師問的問題。“這節課你講了幾分鐘?”我很慚愧,大概有20分鐘左右。教師講的多,學生思考的空間時間自然就縮水了,所以教師要在吃透教材后,提煉知識點,設置目標清晰,難度剃度合理的任務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解決問題。
那是不是完全就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就做些技術指導即可呢?非也。在這課中,我覺得學生最終身受用的不是插入圖表的方法,而是學會了怎樣分析圖表的方法“亮觀點、說依據、談感想”,這種概括是學生的能力所不能完全達到的,需要教師去提煉、引領。
3.觀摩教師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是變味了?”
教學形式上,我的講解引導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看書完成;技術層面上,我講地也很粗線條,沒有很細致得深入;在與同學交流時,我的重心也是不完全是excel的技術操作,而同時也關注數學方面的內容,和交通安全方面的德育內容。貌似有點散。所以也有老師說“這到底是數學課還是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不是應該多關心技能操作嗎?”“ 信息課講技術操作就可以了,圖表類型、分析可以留給數學老師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