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畫龍點睛;
⑹.注重開放性思維,注重信息的搜集加工與表達。處理信息和分析信息,表達信息的綜合能力。在活動學習中采用開放式的要求,通過對表格材料的處理來分析獲得數據背后的信息。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乃至用多種方法,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課力求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探索,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的目的。
[案例描述]
一、情境引入、認識圖表
教師:四月是杭州最美麗的日子,到處都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但是3月16日卻是個黑暗的日子。
新聞鏈接內容:xx年3月16日晚7點,杭州市濱江區聞濤路盛元慧谷附近,一輛馬六轎車超速失控,將一對散步的年輕夫妻許旭東、林亞靜撞進錢塘江兩人不幸身亡。他們5個月大的男嬰添添,瞬間成了孤兒。
學生活動一:學生以“交通事故頻發原因調查”為話題進行網上投票,投票的結果以 “數字”和 “條形圖”兩種形式顯示(如圖一)。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數據表示的特點:數字體現具體的數值;圖表形象直觀地體現數據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excel中制作圖表。
(圖一)
設計意圖:
1.以交通安全為契子引入。交通安全的話題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中的數據表格中的內容也來源于交通安全數據。
2.網上調查的形式十分生活化和真實,同時也是在完整的調查活動中信息搜集的一種方法。由于有學生的親自參與,獲得的數據令學生有親切感和認同感。
3.網上調查的結果十分明顯得說明了圖表表示數據的特點,自然地揭示了主題。
二、初步探究、創建圖表
教師:excel有制作圖表的功能,要創建圖表首先要有數據表格,請大家根據調查結果完成“交通事故頻發原因調查結果”表格(圖2),并根據自學書本相關內容(p100),創建“交通事故頻發原因調查結果統計圖”,并概括創建步驟。
(圖二)
學生活動二:完成表格并自學書本內容創建圖表。上臺演示操作步驟,講解操作要點。簡單講解圖表向導中的四步驟。強調用右鍵對圖表進行修改。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學生演示及時反饋交流學習結果,培養自學能力。針對學生較薄弱的圖表修改,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操作演示指導。
學生活動三:根據演示和概括的方法修改你的圖表,學有余力的同學在創建兩種不同類型的圖表并美化圖表。
設計意圖::檢查并鞏固前一階段的學習效果。通過有難度梯度的任務合理地安排學生的時間,保證學生完成一張圖表,有成功的心理體驗,又引出圖表類型的內容。
教師:同樣的數據源可以創建不同類型的圖表,哪種類型更適合表現投票結果呢?
學生活動四:針對老師給的與交通安全有關的三張表格、九張圖進行思考,討論并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思考、探究來了解三種常用圖表及各種類型圖表反映數據的特點:柱型圖體現數據的多少關系,丙圖體現數據的百分比關系,折線圖體現數據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三、綜合運用,感悟圖表
教師:選擇正確的圖表類型有利于你進行數據分析。如何對圖表進行分析呢?一般可以套用以下的格式:1.亮出你的觀點 2.用圖表證明你的觀點3.說說你的感想,提出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