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五、媒體的選擇應用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使用時間
媒體在教學中
的作用
媒體使用方式
知 識
理解
網 絡
理解詩句意思
15'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瀏覽、觀察
理解
多媒體
示范朗讀
5'
提供資源
查看、摹仿
能 力
理解
網 絡
長征的史實資料
紅軍的感人故事
10'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查看、制作
情 感
應用理解分析綜合
網 絡
多媒體
感受紅軍的精神
(學后感)
10'
提供資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讀
寫作
六、教學準備
1、制作有關“長征”學習型網頁。網頁中包括長征的許多背景資料和相關專題資料。
2、布置學生收集關于長征的資料圖片,長征中的故事,毛主席在長征中的詩詞作品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學 生 活 動 及 目 標
導語揭題
設境激情
1、播放有關長征的錄像片。
2、關于毛主席、關于長征你還知道多少,依據課前查閱的資料概括地說一說。
4、(出示長征路線圖:談談自己看了紅軍長征行進的線路圖你想說什么?)
簡介長征歷史背景。
說說片中反映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交流
初讀感知
滲透情感
初讀感知
滲透情感
1、自由讀全詩,讀通,讀順。
2、師范讀,將詩中能說明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的詞語劃出來。
3、說一說你理解了哪些詞?你是怎么理解的?還有哪些詞你還不理解?
4、把詞意連起來想想每句詩的意思,看看能不能把它們讀懂。
5、輕聲讀全詩,邊讀邊想,把不懂的地方標劃出來。
6、梳理問題,抓住重點:
從哪些地方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學生自由讀
學生邊聽邊劃
學生在網上查閱資料,小組交流,理解。
自由讀詩
討論句意
學生自學、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問難,有的師生共同即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的學習中解決。)
巧講多讀
體會情感
▲讀讀詩,漫談長征途中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怎么樂觀地去克服它們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指導朗讀。(匯報、點評、欣賞)
1、一、二句:
抓住重點,點撥,感受紅軍不將困難放在眼里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感情朗讀、背誦
2、三、四句:
用簡筆畫畫出五嶺、細浪;烏蒙山、小泥丸的樣子,體會紅軍的革命精神。
感情朗讀,體會紅軍的氣魄。
3、五、六句:
用“理解反義詞法、講故事法、精彩片斷欣賞法”等體會“紅軍不怕遠征難”。
(多種方法理解詩句,減緩了理解的坡度,易于捕捉蘊含的思想感情,進一步體會“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韻味。)
播放“飛奪瀘定橋”片斷。
4、最后兩句:
齊讀,師范讀,體會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心情。
播放爬雪山的電影片斷,直觀感受紅軍爬雪山的場面和體會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心情。
學生自學、合作探究、討論
學生初步領會“只等閑”的意思。
學生感情朗讀、背誦
學生畫簡筆畫,理解“騰細浪”“走泥丸”,形成強烈的對比,體會感情。
學生感情朗讀
學生抓住反義詞“暖”和“寒”體會。
學生講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學生讀中悟、悟中讀。
抓住“盡開顏”理解、體會。
學生感情朗讀。
吟誦品味
升華情感
1、指導讀、自由吟讀全詩
(讓學生反復品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內涵的豐富、情感的強烈)
2、配樂表情朗誦全詩。
學生自由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