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4、社會需求與教學目標之間不協(xié)調(diào)甚至相距甚遠
在現(xiàn)行的教材中,貼近現(xiàn)實生活,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樂曲較少,教材的編排有的還不夠生動、活潑,教材中政治說教的目的太明顯,使得學生對它興趣不濃。而在社會上,學生們所接觸和接受的絕大多數(shù)是大陸、港臺與歐美流行音樂。由于流行音樂的傳播無所不至,演唱技巧沒有約束,音像商品鋪天蓋地,包裝制作華麗耀眼,導致學生深深迷戀流行音樂,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對學校音樂教育產(chǎn)生排斥心理。
5、在升學考試課程縫隙中艱難生存的音樂教育
所有的中學都把升學率看成學校聲譽和生命力的標志,凡是高考科目之外的課程一概受到冷落。中學的音樂課大多是一種點綴和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一周一學時,周期太長,學過的知識到下周上課時學生已經(jīng)生疏了。眾所周知,音樂學習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際應用,課程量太少就無法保證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因為音樂課不是考試科目,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今天,學生們不愿意,也沒有時間在音樂學習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不論他們是否喜歡音樂。學生們都有明確的目標--中考、高考,不管他們是否愿意,這都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社會、學校、家庭的壓力,使他們清楚他們的出路在那里。而不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在目前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鮮明的功利性導向,學生們也必然功利地去選擇學什么,不學什么--當然是考什么就學什么了。正因為這樣,音樂課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反正升學又不考,學了也用不上,還要占用一部分時間、精力,得不償失。在老師待遇上,音樂教師要比其它教師完成更多的課時量,才能獲得相同的待遇。評教學新秀、教學骨干,選送進修深造等機會都離音樂教師太遠。評定職稱時,音樂教師也往往排在最后面。同時,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占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而第二課堂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學校用來裝點門面、“錦上添花”的產(chǎn)物,教師在第二課堂的工作只能得到很少的回報。這些都大大地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得過且過。而進修及交流機會的缺少使得很多教師的知識老化,技能退步,也無法把音樂課上得新鮮有趣,生動活潑。
二、中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1、從根本上講,音樂教育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教育部門要對中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教育,重視音樂教育教學,推進音樂教學內(nèi)容、形式與方法的改革,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把學生吸引到音樂課堂上來,發(fā)揮音樂對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個性完善的積極作用;文化部門要發(fā)動專業(yè)和業(yè)余詞曲作家,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流行歌曲;出版部門在抓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注重社會效益,努力出版和制作適合青少年的優(yōu)秀讀物和影視、音像制品;還需要加強傳媒的正確引導,重視正面的宣傳、引導,有關部門要加強聯(lián)系和合作,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