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智能的例證1
就像梅紐因一樣,巴比 ·羅斯也是一個超常兒童。第一次見到他的“樂器”時,他立刻就認出來了。請注意這種識別早于正規訓練。
身體運動由大腦運動神經皮層控制。大腦的每一個半球都控制或支配相對的另一半身體的運動。對于一個慣用右手的人,運動的支配部位通常為大腦的左半球。即使對于一個能夠條件反射地或并非情愿地做某一動作的個體,如果命令他做同樣的動作,其能力也會削弱。這種特殊的運動失調癥的存在,是身體運動智能的證明。
特定的身體運動,明顯地有利于該物種的進化。對于人類來說,這種進化就延伸到工具的使用。身體運動清楚地表明了兒童發育的時間表,不同的文化對此沒有異議。因此,以上的身體運動的知識符合判定一種智能的條件。
認為身體運動的知識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智能,不那么好理解。的確,表演一個啞劇或打網球不同于解數學方程,但使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一種感情(在跳舞時)、從事一種游戲(運動場上)或制造一種產品(設計發明),都是運用身體或運用身體認知的特征。解決某種需要身體運動的特殊問題,究竟需要哪些特定的基本能力,蒂姆 ·蓋勒威(tim gallway)總結如下:
球離開發球者球拍的一剎那,大腦就得計算出:球大約在哪里著地和球拍應在哪里回擊。這種計算包括判斷球的初速度、使球減速的因素、風的作用和球的反彈等。同一時刻,大腦還要對肌肉下動作的命令。不僅僅下一次命令,而是時時根據最新信息加以修正。肌肉必須配合,腳一移動,就得將拍向后拉,且拍的正面必須保持一個特定的角度。精確的擊球點的位置取決于發出的命令,是要回擊到對方球場的底線,還是讓球剛好過網。大腦必須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里分析對手的移動和平衡狀況,作出回球的決斷。
為了接一個發球,你大概只有一秒鐘的時間做以上這一切事情。要每次都能擊中球,似乎很不容易,但一般人往往都可以做到。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身都具有非凡的創造性。
邏輯一數學智能
由于在微生物學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巴巴拉 ·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她在觀察和推理方面的能力表現出了以邏輯一數學為形式的智能,這種智能通常被人們稱為科學思維。她經歷的一件偶然事件特別能說明問題。19世紀20年代,麥克林托克在康奈爾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時,曾遇到一個問題:雖然理論上預測有50%的玉米不結果,但她的研究助手在試驗田里發現只有25%到30%的玉米植株不結果。這一不小的差異使她很困惑,因此而離開玉米地回到辦公室,坐下來想了半小時:
我突然跳了起來,跑回玉米試驗田。剛到玉米田的上方(其它人在玉米田的下方),我就大喊著: “尤瑞卡,我知道了!我知道30%玉米不結果的原因了!”
他們讓我證明。我于是坐了下來,拿出紙和鉛筆飛快地寫起來,而這些計算工作我剛才在實驗室里一點也沒有作。當時這些演算工作好象一下子就完成了,答案如泉水般噴涌而出,我就跑向田野。現在我一步一步地進行著復雜的推理和計算工作,最后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同事們看著計算結果,發現和我剛才說的完全相同。有了結論之后,我卻感到非常納悶:為什么我還沒在紙上計算時就知道了結果 ?為何我如此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