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智能的例證1
這件趣聞表明了邏輯一數學智能的兩個基本點:第一,天資優異的個體在解決問題時的速度常常快得驚人。如成功的科學家往往在同一時刻處理許多變量或提出大量的假說,然后一一加以評價并決定接受還是放棄。
這一趣聞還表明了智能的非語言性:問題的答案在用語言表達之前就已經得出了。事實上,這個解題的過程甚至對解題者本人也可能是看不見的。但這并非暗示此種發現即我們所熟悉的 “啊!”一聲驚呼后恍然大悟的現象很神秘,或只能憑直覺而不可預期。恰恰相反,這種情況發生在某些人(如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身上就不是偶然的。我們將這種現象解釋為邏輯—數學智能的作用。
邏輯 —數學智能和語言智能是智商測試的主要基礎。傳統心理學家已經對這兩種形式的智能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它們被認為是可以跨越不同領域或專業解決問題的“原始智能”。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于獲得有關邏輯一數學問題答案之過程的準確機理,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恰當的解釋。
這種智能同樣可用我們的經驗判據證明。大腦的特定部位在數學計算方面起重要作用。一些白癡專家在其它很多領域里表現了可悲的無能,但在數學計算上卻有可能十分出色。兒童中數學天才的例子是很多的,皮亞杰和許多心理學家多年來已經認真地研究和總結了兒童在這種智能上的發展。
語言智能
10歲的時候,艾略特(t.s.eliot)創辦了一份雜志名為《壁爐旁》,他是這本雜志的唯一撰稿人。寒假中,他在三天時間里出了8期。每一期雜志里都有詩歌、探險小說、隨筆和幽默故事,其中一些流傳至今,展示了詩人的特殊天才。
和邏輯 —數學智能一樣,把語言技巧稱為智能,合乎傳統心理學的觀點。語言智能的存在也有實驗證明。如大腦的一個特定區域,通常稱為“布羅卡區”(broca),負責產生合乎語法的句子。這個區域受到損傷的人,能夠很好地理解單詞和句子,但除了最簡單者外,他們不能將單詞組合成句。與此同時,這些人的思維過程可能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天生具有語言能力,對于人類是共同的。令人吃驚的是,兒童語言能力的進展,在各種文化和社會中都是一致的。即使是沒有接受過啞語訓練的聾啞兒童,也會發明他們自己的手語并悄悄地使用。我們因此可以看出,這種智能是獨立的,與輸入和輸出無關。
空間智能
環繞西太平洋卡羅林群島上的土著居民航海時不用儀器。除了星座的位置靠視線中出現的島嶼確定以外,氣候的特點、海水的顏色都是他們判斷地理方位的依據。每一次航行都被分解成多個較短的旅程,航海者必須弄清每個旅程中星座的方位。在實際航行中通過每一個島嶼時,航海者的腦中就出現一幅地圖,在圖上計算已經走完了多少旅程,還剩下多少旅程,對方向還要做哪些修正。航海者在旅途中可能無法真正看到這些島嶼,但腦中必須有它們的位置。
解決空間位置的問題,如航海和使用有標記的地圖,都需要空間智能。其它與空間位置有關的問題,如下棋和想象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是如此。視覺藝術同樣是空間智能的一種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