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教案
解決問題
的對策
臨時小組具體措施
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一
加強技術革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對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達標排放;種草植樹,提高綠地覆蓋率;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法制等優化產業 結構二
農業向生態型、多樣化發展;第二產業注重結構調整,改進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業,建立生態型工業園區;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搞好城鎮和區域規劃三
加強全區域的統一規劃,確定合理的城鎮發展體系,各城鎮要規模適度、布局合理;不同地區和城鎮之間加強協作,突出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增強區域對內合作、對外競爭的 能力總攬全節,總結出“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驟,小結本節內容。 探究活動8 本節知識主干:(當堂讓學生完成) 引導學生總攬全節內容,得出本節案例了三大塊內容,可視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驟,即(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二)工業化和城市化推進過程及影響因素;(三)經濟發展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對策措施。 (研究性學習活動) 課后探究b 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要求:寫成小論文形式(最好圖文并茂) 提示:格式可模仿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提倡有創新,資料收集途徑有訪談、文獻、網上搜集等。 [教學反思] 1.運 用探究法進行區域案例分析的基本程序是:教師活動: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啟發引導探究―指導探究方法―組織討論交流―激勵評價成果―規范問題解決 ―創設新問題情境;學生活動:進入問題情境―明確探究問題―嘗試自己探究―研討交流啟發-嘗試解決問題-規范探究成果-掌握探究方法-進行新問題探究。這 里的探究問題主要是教師預設的,這樣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探究過程中會有很多新的生成問題,可以結合課堂情況選擇探究或指導課后探究。 2.在 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真誠地把學生當作學習主體,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敞開思想,積極參與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的過程中,將他們的經歷和現實的條件、情況聯系起來,面對富有挑戰性且是可以達到的目標,潛力和興趣不斷得以激發,還促進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理解他人的 健全人格的發展。 3.在本節探究式教學中,需特別注意的問題:一是學生之間的參與程度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二是受教學目標指向和課堂時間約束,對問題探究的廣度和深度可能不夠。 4.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地嘗試-反思-改進。教師必須不斷更新和運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在教學中運用了什么方法、語言、機智和手段使學生成為智慧的探索者。通過反思,不斷修正已設計的課程,再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