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c.遭到資產階級的反對 d.對農民進行了殘酷的掠奪
8.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是
a.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b.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矛盾 d.廣大人民與沙皇專制政權的矛盾
9.在一次歷史活動課上,小路同學向全班介紹了1861年改革,你認為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農奴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它是沙皇實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它是一場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0. 下列關于農奴制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狀況的表述,錯誤的是( )
a.19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農業逐漸成為農業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c.19世紀后期,主要工業部門完成了向機器工廠的過渡
d.19世紀七八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總體上超過美國和西歐國家
課外延伸
11.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經濟發展異常迅速,到19xx年,它的工業總產值較前增長了6倍。鐵路長度從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xx年的5.2萬公里。
材料二 農奴制度廢除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實行一系列改革。1864年,在省、縣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機構,1870年在城市建立杜馬和自治局……(但是)自治機構受到行政當局的嚴格監督……政治案件往往由行政部門處理,被捕的革命者不經審判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亞。這些事實表明,改革沒有觸動沙皇專制制度。
——《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三 農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價計算僅值5億多盧布,但到19xx年為止,農民共付出20億盧布贖金。農民雖付出了高昂的贖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質量也更差了。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被代表農民利益的“民粹派”刺殺。
請回答:依據上述三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影響的認識。
12.閱讀下列圖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請回答:
(1)兩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國歷史上哪一歷史現象?
(2)圖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亞又說明了什么?
(3)如何認識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不徹底性?
高考猜想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廢除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