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學法指導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國科技發展歷程:古代輝煌→近代衰弱→新中國振興。
2.兩條線索:
(1)明線:從核研究、航天技術、農業新品種研究、計算機應用、生物技術五方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2)暗線:新中國成立后對黨和政府發展科技的戰略決策。
這兩條線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決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個重要保證。
3.幾點提示:
。1)課本所屬建國以來的科技成就,只是就幾個不同的領域列舉了幾個例子,并不是只有這些科技成就。
(2)學習重大科技成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列表記憶,也可以分類如:生物、信息、航天等。
。3)弄清楚我國發展“兩彈一星”的目的: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果斷作出發展“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目的在于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鞏固新生政權。如果對當時的背景認識不清楚,會導致對根本目的理解不清楚,也進而影響對“兩彈一星”成功研制的政治、經濟意義理解不全面。
(4)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科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但是和國際科技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科技還相對落后;我們應當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精神,樹立振興中國科技、為報效祖國而奮發學習的志向。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新課標第一網
1.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在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諸多領域,已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具體科技成果主要有:
。1)“兩彈一星”的開發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航天運載火箭順利地將“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送入太空軌道。這些成就反映了我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購1999年起,“神舟”號飛船在經過4次無人飛行成功試驗
②“神舟”5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成功。
、邸吧裰邸绷栵w船載人航天飛行成功。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級雜交稻”。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推廣雜交水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一項戰略計劃,并聘請袁隆平為首席顧問。西方媒體因此稱雜交水稻為“東方魔稻”“第二次綠色革命”。
。4)“銀河”系列計算機
、1983年,中國第一臺運算速度每秒億次的巨型計算機──“銀河─i”型機誕生。
、1997年,每秒運算130億次的“銀河─iii”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高性能巨型計算機研制技術取得新的突破,中國在這個領域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5)生物技術
、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