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答案:b
辨析:題干中有兩大信息:第一是“一輪圓月”,四個選項均符合;第二是“一雙腳印”,只有b項比較鮮明,而這樣的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體現“探索月球”的意境。故答案為b。
例3.(•上海)順應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國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
①原子能技術 ②航天技術 ③電子計算機技術 ④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a
辨析:注意題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標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幾個方面,中國方面,①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 “銀河一i號”;④ 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中國還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的研究,到20世紀末,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故答案為a。
例4.(•廣東)(12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次衛星發射成功,是我國發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豐碩成果……中國人民這一偉大勝利,給正在堅持武裝斗爭的亞、非、拉各國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經美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
──新華社
材料二 神舟六號尚在在這太空遨游,很多“搭車”企業就已經開始計算收益。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中國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崇尚科學、愛好和平的中國,一定會和平利用太空資源、讓太空真正為人類造福。
──新華社
問題:(1) 根據材料一,“壟斷空間技術”的是哪兩個國家?當時兩國的地位反映了怎樣的國際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闡述不同時期中國空間技術發展的意義時,側重點有何不同?結合歷史背景分析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答案:(1)美國和蘇聯。兩極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經濟。
材料一,國內,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國際,處于冷戰時期。
材料二,國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國際,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考生答案如超出要點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酌情給分。)
辨析:第(1)問需要結合建國初期的國際形勢和課本所學知識作答;第(2)問需要認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豐碩成果……”、“中國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由此判斷材料出現的時期,一是文革時期,而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