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②中國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的研究,到20世紀末,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貢獻。
(6)建國以來科技成就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①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穩定的和平環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③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④振奮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2.“兩彈一星”研制的重要影響
尖端科技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關系中具有重大影響和作用,當代社會激烈競爭和軍事政治角逐,實際是科技力量的競爭。
“兩彈一星”研制的成功:
(1)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打擊了他們遏制中國的企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2)加強了中國的國防,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是我國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
3.建國以來影響科技文化發展的因素
(1)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原因
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為我國科技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黨和國家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制訂了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
③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勞動;
④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及科教興國戰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儲備;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2)建國后不利于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左”傾錯誤思想對文化戰線的長期干擾和破壞;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失誤。
②歷史上輕視文化對人們心理的影響。
③比較直接的是中國革命勝利后,大批工農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他們有重實踐、輕知識的傾向。
④相當一段時間閉關自守,缺乏對世界先進文化的學習和交流。
4.從背景、戰略重點和成就等方面總結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時間 背景 戰略重點 重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文革
(1)國際環境惡劣:美國敵視中國;中蘇關系惡化。
(2)為了鞏固國防、維護安全。 重點發展“兩彈一星”,加快國防科技的發展方針
“兩彈一星”
文革后,特別是1978年以來 (1) 國內: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科技現代化成為首要任務。
(2)國際: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激烈。 強調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發揮科技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計算機等高科技方面,與世界整體差距明顯縮小。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1.“這表明中國已成為21世紀世界舞臺上科技與經濟的強大參與者。”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b.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引起“第二次綠色革命”
d.xx年10月“神州”5號宇宙飛船發射場成功
答案:d。
辨析:注意題干中的時間“21世紀”,a、b、c都發生在20世紀。故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