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第五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第19課 資本的全球擴張與帝國主義瓜分世界
教案
資本輸出和全球擴張
1、資本主義擴張的脈絡:
16-18世紀中葉:殖民擴張在近代早期就已經展開,西方探險家、傳教士和殖民征服者軍隊的足跡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區,為進一步的殖民擴張打下了基礎。
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在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西方工業化國家以商品的對外輸出為主要擴張手段。
19世紀中葉-19世紀末: 進入壟斷階段后,資本輸出成為西方列強重要的擴張手段。自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英國一直是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法國、德國緊隨其后。
影響:進入壟斷時期后,資本輸出給新一輪的殖民擴張活動注入強大動力,并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擴張。
列強瓜分世界
狀況: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強開始了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高潮。
特點:①范圍:瓜分世界領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個地區,②程度:程度空前激烈。③焦點:其中,非洲地區、中東地區以及東亞的太平洋地區,是歐美列強爭奪的焦點。
焦點1非洲:①近代早期:非洲是西方國家最早展開殖民活動的地方。但以前受制于交通條件、熱帶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動范圍有限。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展,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這些不利因素。19世紀最后30年,非洲成為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重要目標。英、法等國在這里原先具備一定的基礎,更致力于擴大殖民地范圍;
一些新興國家如德國、意大利和比利時,也紛紛擠進殖民行列。
焦點2遠東亞太地區:在東亞太平洋地區,列強的主要目標是中國。
①他們采取先侵占中國邊境鄰邦作為基地的方法:英國侵占馬來西亞、緬甸,與法國爭奪泰國;法國侵占印度支那(越南);俄國侵占與中國西部接壤的中亞小國。
②英、俄、法、日等列強,還在中國劃定各自的勢力范圍。
③美國1898年提出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殖民體系的形成
狀況: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①殖民國家:英、俄、法、德、美、日是六個最主要的殖民大國,其中英國是頭號的世界殖民大國。
②殖民地:殖民統治從形式上分,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殖民地完全喪失獨立性,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直接處于附屬地位,在財政、經濟以及其他方面,也都從屬于宗主國。
半殖民地是獨立國家向殖民地國家過渡的形式,名義上保持政治獨立,但經濟、財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強;西方國家強迫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攫取種種特權。
影響:列強瓜分世界的斗爭,是引發地區沖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圍大規模戰爭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