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
4、前343年,成為亞歷山大王子的老師
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收到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一封信,信中寫道:“我有一個兒子,但與其我感謝神靈賜予我此子,還不如感謝他們讓他生于你的時代。我希望你的關懷和智慧將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負于他未來的王國。”這樣,亞里士多德榮幸地當上了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這位王子就是后來繼承馬其頓王位并建立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為師期間,他一方面耐心教育亞歷山大王子,終于造就了這位雄才偉略的曠世君主;另一方面,他利用優(yōu)越的條件,繼續(xù)研究哲學和各類科學,使他在學術與思想上進一步發(fā)展。
5、前335年,重返雅典,創(chuàng)立學園
前336年,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征服了整個希臘。而此時這位國王的老師并沒有留在國王身邊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回到雅典創(chuàng)辦了呂克昂學園,并在那里講學。呂克昂學園雖然不像現(xiàn)在的學校那樣正規(guī),沒有考試,不制定教學大綱,但在這里,亞里士多德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傾囊相授,并與學生進行交流。他口才很好,講課時條理清楚,富有說服力,機智鋒利、妙趣橫生。他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在呂克昂學園里,老師和學生經常漫步于花園亭臺,一邊散步,一邊交流,師生相得,其樂融融,令人羨慕。喜歡一邊講學一邊散步,非常隨便,有一種瀟灑飄逸、逍遙自在之感,因此被人稱為“逍遙學派”。
6、前323年,再次離開雅典
公元前323年,遠征國外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暴死。消息傳到雅典,雅典反馬其頓情緒立刻高漲。作為馬其頓人和亞歷山大老師雙重身份的亞里士多德,自然而然地被推到民族沖突的風口浪尖。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指控亞里士多德,亞氏的處境,比七十六年前的蘇格拉底更加危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無所畏懼,從容赴死是瀟灑的;有所珍惜,吝愛生命,有時彌足珍貴。
亞里士多德沒有像蘇格拉底那樣選擇死亡,他揮淚離開了雅典,離開了他精心經營的呂克昂學園。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思想巨子,只要有逃生的機會,絕對不會甘心死于一幫異族的蠢貨之手。
但這次政治事件,畢竟給了亞里士多德以致命的打擊,從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第二年,亞氏病逝,終年62歲。有人說他死于胃病,也有人說他飲鴆自殺。
7、前322年,逝世
二、亞氏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我們學習了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確實是博大精深,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呢?
(1)建立了多個學科的學科體系。
他在邏輯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中都留下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2)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以“三段論”為核心的邏輯學成為一切科學的工具;倫理學中的“中道”理論成為人類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政治學中的“法治”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3)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他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對真理的追求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積極進取、探求新知
三、評價亞里士多德:
① 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總結了古希臘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規(guī)范性的理論,在西方文化界產生了長久深刻的影響。
② “他是第一個像教授一樣著書立說的人”,他系統(tǒng)的論著,分門別類的討論,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