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偉大——圣雄甘地
[教學目的]
(一) 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從運動、阿姆利則慘案、食鹽進軍等史實來把握和理解
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內容;
②感受甘地為印度民族獨立事業而貢獻一生的堅定信念和斗爭精神;
③認識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
(二)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從歷史圖片、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認識歷史,理解歷史,感悟歷史;
2. 學會用表格法歸納、整理知識點;
3. 學會獨立思考,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不斷深入上升為理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對歷史史實的理解。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體會甘地為了印度的獨立事業而貢獻一生的堅定信念和自我犧牲精神;
⑵感悟甘地那顆寬廣、博愛、偉大的心靈,啟迪我們珍愛生命,友善地待人接物;
⑶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感受和平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之一,熱愛和平。
[教學重點]
簡述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當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史實;
[教學難點]
認識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
[教學過程]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第四單元亞洲覺醒中的第二課。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緊了對亞洲地區的侵略。亞洲人民奮起反抗,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興起了民族民主運動,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亞洲覺醒”的洪流。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亞洲覺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課標和教學指導意見,本課主要以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當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史實為依托,著重理解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體會甘地為印度的獨立事業而貢獻一生的堅定信念和自我犧牲精神,感受甘地的偉大的心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導入」:
向學生展示甘地的圖片,請學生談看到圖片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結論:一個相貌普通,個子矮小,瘦骨嶙峋的人物。
教師講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印度,有這樣一個貌似平凡的人物,當時的印度總督蒙巴頓曾打量著他,覺得:“他簡直像一只小鳥,一只蜷縮在沙發里可憐的小麻雀!比欢,當他離開人世的時候,整個印度上下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到悲痛的不已。各界人士,包括各政府的代表及高官貴人來到他的葬禮,為這個人的離去表示深深的敬意。直到今天,無數的人們還在紀念和緬懷他。(放映人們紀念甘地的圖片)
問:人們紀念、緬懷的誰?(甘地)他為印度人民做了什么,又為世界人民留下了什么,會受到世界人民如此的愛戴與尊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圣雄甘地,走進他瘦小身軀中那顆偉大的心靈。
導入:
第五xx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出風頭的影片是獲獎八項的《甘地傳》,而最出風頭的人物是傳古多年的印度國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印度國大黨的領導人。他三次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爭取民族獨立。為祖國獨立和人間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絕食,18次進監獄,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極右分子刺殺,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