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偉大——圣雄甘地
b、1929年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英國為轉嫁危機,加強對印殖民掠奪,英國在印度實行“食鹽專賣法”,損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 運動:1930年,“食鹽進軍”使運動達到高潮
③ 結果:釋放甘地,撤消取締國大黨的禁令,允許人民煮鹽,停止不合作運動。
④ 影響:進一步打擊英國殖民統治,但沒有實現印度獨立。
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新發展
二戰時期, 甘地提出“英國退出印度”的主張,再次發出不合作號召。
特點: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的要求,第一次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
3、運動意義
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復興印度的民族經濟,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激發印度的民族意識,在印度民族的解放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鼓舞了世界的其他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
教師講述:印度解放以后,甘地并未成為權力的中心,晚年的甘地還為消除種姓制度、消滅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紛爭而斗爭,致力于調解印度各個教派的矛盾,主張各派合作。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熱分子刺殺,時年79歲。中彈的瞬間,甘地還以手勢表示寬容兇手并為刺死他的人祝福。甘地在寬容和博愛中終結了他的人生。
四、歷史回響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講到過三種偉大:
一種是帝王、領袖的偉大;
一種是精神、理智的偉大;
還有一種是仁愛、心靈的偉大。
甘地擁寬容、博愛感動著無數人,甘地因心靈而真正偉大!泰戈爾在甘地去世的前十年就 曾寫道:“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斗爭中,或許他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酥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于子孫是一種教益,為此,人們永遠牢記著他。”
問:同學們從甘地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愛、寬容、和平等)
教師總結:如果我們用寬容的心懷去對待人和事,也許我們的生活會更明朗。印度著名哲學家拉達克里希南說:“甘地是恨和誤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愛和理解的象征。他屬于時代,屬于歷史。”我想甘地和他的思想不僅屬于歷史,歷史也不會忘記甘地和他的思想。
小結:被譽為“圣雄”、“國父”的甘地,一生經歷坎坷,頗具神秘色彩,他以非暴力主張多次組織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在其50年政治生涯中,為喚醒民眾的抗爭意識、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做了大量工作。他所創立的基于真理、道義和個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爭理論,不僅是印度人民偉大的思想財富,而且以其廣泛的世界影響成為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課后反思]
甘地主義包括
①哲學思想:宗教泛愛論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想結合的政治哲學(有利于團結印度不同種族、信仰、民族的人們共同反對殖民統治)
②政治主張: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眾的斗爭,反映資產階級的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