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偉大——圣雄甘地
③個人聲望
19xx年,回到印度的甘地已經是一位成熟而且頗有聲望的政治活動家,很快成為了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大黨的領袖。1924年,甘地成為該黨的主席。
甘地在印度致力于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問: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在什么樣的背靜下興起?(結合課本及教師提供的資料回答)
1、運動背景
印度人民民族情緒高漲
① 19世紀中葉,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一戰后反英情緒迅速增長
② 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展,要求擺脫殖民統治和改變政治無權地位;
③ 英國在印度制造種姓間的矛盾,并采用鎮壓和欺騙相結合的兩面政策;
④ 甘地憑借極高政治威望,成為國大黨領袖,并貫徹“非暴力”思想于實踐。
⑤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
⑥直接原因:阿姆利則慘案;
(過渡)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抵抗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符合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我們來了解運動的過程。
2、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19—1922)
① 準備:19xx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養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a、1919年,英國殖民當局頒布《羅拉特法案》,損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權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
b、英國殖民當局實行高壓政策,制造阿姆利則慘案
a、方式:
印度人民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
對英國人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等實行普遍的抵制,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紡車紡織并抵制英貨;
逐步進行抗稅斗爭,爭取印度民族自治。
b、目標:實現印度民族自治;
c、手段:“非暴力不合作”;
d、過程:全國性的抗英斗爭——英經濟損失慘重;
1922年,出現暴力沖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運動;
e、結果:
(原因:群眾運動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資產階級在斗爭中的軟弱與妥協。)
隨后,甘地被捕入獄,完成自傳《我體驗真理的故事》
積極: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印度日后獨立奠定基礎;
消極:發動了廣泛群眾,但非暴力又限制運動的深入發展;
贏得敬意——“圣雄”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① 背景:a、1929年國大黨通過實現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授權甘地領導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