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公開課教案
第24課 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課標要求】 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知識梳理】 鄧小平理論一、醞釀、準備階段——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問題設置1]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1978年)想一想:1.引發“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導火線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2.這一討論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導火線:2、實質:3、影響:二、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1、背景:(1)1976年10月,黨中央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2)當時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繼續”左”傾錯誤.(3)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形成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撥亂反正、開創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礎.2、時間:1978年的12月召開3、內容:破舊立新思想路線批判“兩個凡是”肯定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政治路線放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4、意義:重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思想、政治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歷史性轉折。.二、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1、背景:(1)80年代以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2)總結我國和國際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3)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繼承發展毛澤東思想。2、主要內容:(1)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必須走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問題設置2] 材料一: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1986年1月)材料二: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則,不可 能很好地堅持社會主義。 ——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88年9月)材料三:我們提出的大陸與中國臺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后,中國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中國,兩種制度。 ——《鄧小平文選》根據材料回答:80年代的鄧小平還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論?1、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2、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3、解決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問題的“一國兩制”理論。(2)十三大(1987)——系統地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發展目標.[問題設置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么?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三、深化:——南巡講話、十四大[問題設置4]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時更加明確地指出: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鄧小平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南巡之旅的?2、《南方日報》和《深圳特區報》均以“東方風來滿眼春”來報道鄧小平南巡講話的主要內容。鄧小平南巡講話有何意義?1、南巡講話(1)背景:1992年初,中國改革走到了關鍵時期,人們對是否要搞市場經濟爭論不休。(2)意義:①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再次強調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②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深化了改革開放.,使“發展才是硬道理“論斷深入人心。2、十四大(1992)——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四、正式確立:——xx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教學資源集散地。" coordsize="8400,5521" coordorigin="1923,1034" editas="can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