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
第四單元 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
第12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
教案
一、空想社會主義(十九世紀上半葉)
聯系前面所學內容加以說明
1、產生背景:①英國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開始快速發展。法、德等國的工業化,也在深入推進中(歐洲大陸的工業革命開始于18xx年前后。法國工業革命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804-1848為起步和緩慢推進階段,1848-1870為全面展開階段;1820年代德意志工業開始活躍,1830年代迎來突飛猛進時期)從而引起了更為廣泛的社會關系的變化。
②與此同時,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工人運動蓬勃展開比如:英國工業革命初期開始到19世紀初期的的搗毀機器運動,
③隨之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所宣傳的空想社會主義。
3、評價:
內容①:(進步性)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揭露、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作用:初步啟發了工人階級的覺悟。
內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理性的產物,而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內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爭,訴諸經濟和社會改良,并把實現社會主義的希望寄托于人們的道德覺悟。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十九世紀中期)
1、產生背景:①社會經濟前提:同“空想社會主義”產生背景①,即由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社會關系方面的深刻變化。
同“空想社會主義”產生背景②,即經濟危機的發生的發生更凸顯了社會矛盾。
②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蓬勃興起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表明無產階級已經獨立登上了政治舞臺。工人運動的發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
③理論來源: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運動經驗,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3、產生過程:
①理論初創:1846年到1847年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還加入正義者同盟。該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后,他們起草了同盟的綱領,這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②豐富完善:a、革命實踐:1848年革命期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國,投入實際的革命斗爭:①他們不僅創辦報紙宣傳革命,②還組織工人參加武裝起義。
b、革命失敗后,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國活動,①在繼續領導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同時,②還結合歐洲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新的實踐,不斷吸取新的經驗,不懈地進行理論上的探索,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4、歷史影響: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無產階級斗爭和人類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