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挑戰教皇的權威
上帝的意愿,光大上帝的榮耀!這種把世俗生活神圣化,把賺錢發財看作是人生必須追求
的目的,在資產階級看來,就是自己實實在在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和庇護,就是成為上帝的
選民標志了。
生回答師總結
加爾文思想:⑴繼承:①信仰得救 ②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 ③否定教皇權威
⑵發展:先定論(核心)①成敗貧富上帝先定 ②現世成功即可得救—致富者是選民
假如你是當時一位新興資產階級代表,你會更傾向路德和加爾文誰的主張,為什么?
答:加爾文,因他的思想為資產階級發財致富作辯護;為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
問:加爾文思想是怎樣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
答:從神學角度論證世俗生活和個人奮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三、宗教改革實質:在宗教外衣掩飾下,資產階級反羅馬神權和封建思想的思想、政治運動
問:為什么要“在宗教外衣掩飾下”?
答:因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還沒有力量直接反羅馬神權和封建思想。
四、意義:1、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2、有利于進一步解放思想。
問:從剛才講的路德宗教改革和加爾文宗教改革中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來歸納一下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答: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特權,提倡人的個性解放,使人們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枷鎖中解放出來,獲得更多的個人自由。
小結:天主教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推動下西歐進行了宗教改革,路德的“因信稱義”,加爾文的“先定論”,把人們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枷鎖中解放出來,使人們獲得更多的個人自由。路德和加爾文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
作業:比較路德教和加爾文教?
教后札記:用材料講課,操作起來并不容易,學生配合好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配合不好,整節課會略顯枯燥而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把要用到的材料及問題事先打在學案上,讓學生提前預習,十分有必要。教學中注意學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