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課標要求: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分析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際思想批判四個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張,正確評價明清之際思想批判四個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經世致用的內容、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影響;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產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專制的思想內容、影響。
2、比較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的四個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分析、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史實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經世致用的含義。學會分析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主要內容及其評價。學會正確評價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四個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主要內容,認識進步思想家們反封建思想和經世致用思想,培養學生立足現實、實事求是、學以致用的思想觀念。通過對“亡國”、“亡天下”內涵的區分,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主要內容及評價。
難點: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產生的社會背景。
學情分析:
本節課知識學生初中階級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學生對理論思想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較低,為此本節教學應將課本內容通俗化、簡單化。使其更貼近學生。
教學過程:
一、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1、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開始變化。
2、君主專制加強,吏治腐敗,階級矛盾激化
3、文化專制、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儒學因循守舊、走向僵化。
4、西學東漸,近代科技的傳入使一些知識分子開闊了眼界,追求個性發展,對傳統儒學進行批判和反思。
二、“異端”思想家李贄
1、背景:(1)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呈現了因循守舊、陳腐不化的習氣
(2)商品經濟沖擊社會風尚,盛行拜金逐利風氣,傳統道德觀念受到猛烈沖擊。
(3)不少士人試圖擺脫“四書五經”的束縛,蔑視禮法,追求個性解放。
2、思想主張:
(1)否定孔孟權威,鞭撻程朱理學。
李贄對程朱理學大加鞭撻,否認孔孟學說是萬世至倫,認為人人都有權做出自己的判斷,不應以“四書五經”作為統一的思考標準。
(2)抨擊道學偽善,批判禮教綱常,強調個性自由發展。
【道學:宋代儒家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等的哲學】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逐利拜金風氣盛行,傳統的道德觀念受到猛烈沖擊。尊奉禮教的士大夫們鼓吹“存天理,滅人欲”,從思想上扼殺這些叛逆理學的“異端”意識。
李贄極為痛恨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維護傳統禮教的衛道士,指斥他們借道學這塊敲門磚,為自己謀取高官厚祿。他認為人皆有私,“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追求物質享受乃是“秉賦之自然”。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而不應該被強迫順從統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3)提出世界源于“陰陽二氣”的觀念,否認“天理”的存在。
李贄用夫婦生育比喻人類社會發展,提出“萬物皆生于兩”,源于矛盾著的陰陽二氣,而“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綱五常”天理。這種“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觀點,從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搖撼“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