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3、評價:
在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代,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正統思想強調個性發展,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推動人們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
4、著作:《焚書》、《藏書》【學生閱讀“知識之窗”】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背景:明末內外交困,危機四伏。士大夫面對危機,尋求改革方案。他們猛烈批判君主專制統治和宋明理學,倡導“經世致用”,開創了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務實精神的進步思潮。
(二)三大思想家:
1、王夫子:(世稱“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遺書》)
(1)批判宋明理學,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①強調“理在氣中”;宣揚“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覺乃發”;顛覆理學“道在氣先”理論根基。
②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鼓吹“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
2、黃宗羲:(世稱“梨洲先生”,著作《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1)反對專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認為君臣應是平等“師友”;根本上否定陳腐的倫理綱常。
(2)提出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①最主要的觀念是倡導言論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②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你“一家之法”
(3)主張“工商皆本”,批判“重農抑商”
3、顧炎武:(世稱“亭林先生”,著作《天下郡國得病》《日知錄》)因地制宜、發展工商業
(1)針對明代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的空疏學風,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喚。
(2)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以世致用”、“明道救世”。
(3)身體力行,長年考察山川關隘、民族風谷和民生疾苦,寫出許多與實際問題密切相關著作。
☆三位思想家與李贄不同的是:
把斗爭的矛頭從傳統儒學進一步延伸到君主專制制度,并且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時還提出了改革現實時弊的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
☆四位思想家反映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要求:
(1)李贄:提倡個性自由;(2)黃宗羲:提出民主思想,主張工商皆本;
(3)顧炎武:主張因地制宜,發展工商業。(4)王夫之:鼓吹“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
(三)經世致用思潮影響:
(1)重視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博學考據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
(2)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為后世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四、明清進步思想家的共同特點:【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歸納】
1、反傳統、反教條。李贄反對孔孟教條,痛恨維護傳統禮教的衛道士.對封建正統思想發出大膽挑戰。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也對傳統的綱常禮教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2、反專制、倡民主。李贄主張個性得到自由發展.不應該被迫順從統治者的利益和愿望。黃宗藏認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出“眾治”取代“獨治”.黃宗羲提出建立“天下之法”,建立監督機構。
3、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李贄痛斥傳統道德觀念和“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提出人皆有私。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王夫之鼓吹“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他們的思想閃爍著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