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教案
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教案1、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了解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即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就是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也就是孫中山主張的社會革命,是資產階級的土地革命綱領。
理解新三民主義
①新三民主義的提出: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通過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②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新三民主義在民族方面增加了明確反帝和實現國內民族平等。在民權方面增加了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權主張。在民生方面,增加了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等內容。
③新三民主義的意義:新三民主義發展了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
認識三民主義在推動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義在推動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三民主義的作用: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論指導。在三民主義的理論指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②新三民主義的作用: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此后,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在全國展開。
2、毛澤東思想
了解毛澤東思想在工農武裝割據和新民主主義理論方面的主要內容
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論。這一理論形成于井岡山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
新民主主義理論: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先后發表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作了詳盡完整的論述。
a中國當時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及前景。
b延安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闡述,成為這一時期最重大的理論成果。
了解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主要論著
新中國成立后,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報告,創造性地提出兩類矛盾學說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
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a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