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 隋唐制度的革新
二、三省六部
是本節重點之一。
講第一個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回憶,三省六部制始于隋而發展、完善于唐。然后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出:(1)三省的職能及其長官;(2)六部的職能。教師要明確六部是尚書省下設的機構。文獻資料均可讓學生課上閱讀,以加深學生對三省六部制內容的理解,并為下面分析此制度的作用奠定基礎。講三省六部的職能、相互關系和長官,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是相互牽制和互相監督的,講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與秦漢時期的宰相制度進行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相權被一分為三,皇權大大加強。
2.三省六部制的積極作用和意義。由于上面的講述已為分析這個問題做好了鋪墊,因此,教師在此只需稍加指點,便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歸納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最后,教師概括為: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它標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
為本課另一個重點。
科舉制的形成和發展,可先讓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知識,然后從三個方面介紹:①科舉制產生的背景──讓學生講述曹魏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情況,便于學生理解教材中關于科舉制產生的背景。教師將其歸納為:魏晉南北朝時,士族勢力日益強盛,九品中正制開始實行;到了南朝末年,隨著士族勢力的衰弱,庶族勢力日漸興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實亡。②科舉制的興起。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將其創立過程歸納為: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試方式選官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③科舉制的完善。最后,教師將其發展過程歸納為:唐承隋制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增加科舉取士人數,且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小字部分重點介紹考進士科為何受到重視及考取情況,加深學生對科舉制的感性認識。因為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對學生來講較枯燥、單調,不易理解。以上均可讓學生自己閱讀,以調節課堂氣氛。
講述第2部分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出科舉制的進步作用:①抑制士族門閥勢力;②擴大官吏來源和封建統治基礎;③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質;④大大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教材最后用一句話概括了科舉制對我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歷朝沿用”。
“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一目,要求學生了解科舉制正式形成的時間(隋煬帝時),理解科舉制在唐朝的發展情況和科舉制的作用、意義。
四、從府兵制到募兵制
介紹了隋唐軍事制度的變革!
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教材分別介紹和分析了兩個問題:①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措施;②隋朝府兵制的進步作用。教師可指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關鍵措施,是把軍人戶籍編入州縣,同樣分到田地。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從這一特點出發,深入分析歸納隋朝改革后的府兵制帶來哪些效果:一、有利于生產;二、增加政府的賦稅收入;三、擴大了兵源;四、清除了胡漢分治的遺跡。最后概括為“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富強和民族的融合”。為了讓學生理解作用“四”,可指導學生先閱讀下面小字部分,從中受到啟發。如有時間,可先概括講述府兵制的創立及其特點,并與隋改革后的府兵制進行比較。要特別強調,隋朝府兵制的基礎是均田,這就為以后分析府兵制崩潰的原因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