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 隋唐制度的革新
3.隋唐推行租庸調制的作用。教材將其歸納為三點:①減輕了農民的一些負擔,且保證了生產時間,墾田數增加。②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教師講到這里時,可舉出數字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如直到天寶年間,租庸調的收入仍占唐政府全部財政收入的60%左右。③鞏固了府兵制。最后,教材用一句話概括兩項制度的意義。
要求學生理解的是:隋朝賦役制度的改革,唐朝租庸調制的內容,隋唐租庸調制的進步作用。
六、兩稅法
1.講兩稅法產生的歷史背景時,教師要講明:由于租庸調制是以均田制為前提的賦役制度,因此,唐中期以來,隨著均田制的破壞,租庸調制已無法繼續推行,于是,造成政府財政大大減少。為了保障政府的財源,統治者不得不采取適應當時形勢的新賦稅制度。教師可深入淺出地分析均田制的破壞對租庸調制的推行所起的瓦解作用。
2.兩稅法的實行,包括實行的時間、目的、有關歷史人物和內容,要求學生理解。講內容時可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用教師介紹的方法自己分析歸納出四點及兩稅法名稱的來歷,并指導學生比較租庸調制與兩稅法,從中分析兩稅法的最大特點是以資產和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即以資產稅取代自戰國以來的人丁稅。
3.在分析兩稅法的內容、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兩稅法的作用,并將其歸納為三點(可按教材講)。最后要特別強調,這是我國封建社會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和進步,由此開始了我國賦稅發展史的又一個新階段。
4.結合教材中的小字,讓學生分析兩稅法的局限性。另外,也要從唐實行兩稅法的背景、目的分析兩稅法的實行不可能使農民的負擔真正減輕。
小結:隋朝建國雖短,但它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的改革卻給唐朝甚至以后各代帶來深刻的影響,如在中央確立三省六部制,實行科舉制,改革府兵制、賦役制度。唐朝是在農民起義推翻隋朝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它注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和科舉制;實行租庸調制和兩稅法;整頓府兵制,實行募兵制。它們雖曾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最終都沒能挽救唐朝的統治。因此,隋唐雖曾因推行上述制度而繁盛一時,卻不可能擺脫衰亡的命運。
作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