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西斯殺人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
1942年夏天,希姆萊親抵奧斯維辛主營視察,殺人規模從此大上檔次。希姆萊批評奧斯維辛主營的毒氣室過于簡陋,大坑焚尸實在原始;他嚴令霍斯盡快建立現代化的大規模殺人設施,以適宜即將到來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高潮。根據帝國司令官的指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行政、建筑兩大辦公室急忙投入力量,加班加點地進行部署。他們挑選了德國埃爾富特市的托普夫父子公司作為供應廠家,由它承擔在比克瑙分營建造4個特大型毒氣室和焚尸爐的項目。根據蘇聯方面繳獲的黨衛軍總部建工局的檔案材料(奧斯維辛集中營自身的檔案材料在其撤退前,已全部被銷毀),人們可以知曉這筆生意的訂貨情況:埃爾富特托普夫父子公司接受委托后于1943年2月12日致電奧斯維辛集中營建筑管理處,事關第二集中營(即比克瑙分營)安裝焚尸爐:“貴方2月10日來電收悉,……,我們再次收到貴方要求提供5座三層焚尸爐的訂貨單,其中包括兩座運送尸體的電動升降機和一座運送尸體的雙層升降機。
列人訂單的還有一座以煤氣為燃料的加熱設備和一座清除骨灰的設備“。回電則是:”貴方應交付3號焚尸爐的全套設備。我們期待貴方即著手建造上述機器和設備,設備務必于1943年4月10日投入使用。“然而,遠水不解近渴。訂貨合同未及簽字,從1942年3月起,運送猶太人的火車一列又一列地開到比克瑙。主營和分營的4間毒氣室、一個焚尸場很快就顯得不敷使用,集中營當局于是采取應急措施,將分營內一座燁樹林旁的兩家已搬遷的農舍改造為毒氣室,即后來的1號庫和2號庫。在這兩座農舍之間修建了兩間脫衣室。這兩所農舍外面,則圈起高高的圍墻。
這樣,又設置了4間毒氣室,共可同時容納xx人。為了遮人耳目,防止將被處決的囚犯看穿真相,奮起反抗,集中營當局千方百計巧加掩飾:毒氣室的正面立著一塊大招牌,上面寫著醒目的大字:消毒站。毒氣室的入口則掛著通往淋浴室字樣的牌子。
黨衛軍劊子手們還假惺惺地發給每個受害者小塊肥皂,囑咐他們千萬別弄丟存衣柜的鑰匙。如此,殺人的秘密往往能保持到最后一刻,囚犯們一百回會有九十九回順順當當地走進“淋浴室”。當時,比克瑙還不通火車,待處決的男女老少猶太人,要靠卡車運到比克瑙。卡車在更衣室前面一停穩,幾十個黨衛軍士兵就把猶太人立即趕下車,并告訴他們必須進行例行的消毒。隨后,男子、婦女、兒童被分別領進更衣室或樺樹林去脫光衣服,最后是一絲不掛的人群無一例外地走進“淋浴室”。
如果有些猶太人,特別是害羞的少女,拒絕脫衣服,就會遭到槍托驅趕或狂吠不止的大狼狗的威脅。為避免猶太人可能的反抗,黨衛軍命令男子先進毒氣室,抵抗力較小的婦女最后進入。這樣,劊子手們關閉毒氣室的大門時,就不會有什么障礙。
關門、封窗之后,一名專司此業的黨衛軍士兵,就熟練地遵照命令,把足夠的氫氰酸顆粒從投毒孔扔進去。猶太人在室內一般會喊叫、哭嚎、呻吟10分鐘,半小時以后打開大門時,無論如何也見不到活人了。門一打開,特別工作隊的囚犯就開始投入緊張的工作,把受害者的尸體全部拖出來,送往遠處的焚尸坑內焚燒;用高壓水龍沖掉地上和墻壁上的血污和糞便,再噴灑香水,把一切又恢復為淋浴室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