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西斯殺人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
根據在焚尸場工作的一些戰犯戰后交代,滅絕猶太人的全過程——從把他們帶進脫衣室,毒死他們,拖走尸體,清理毒氣室,總共需要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每次被運到的兩三千猶太人,在半天內分做兩批,就可以并不費力地被消滅掉。即使如此高效的屠殺速度,仍不能為希姆萊所接受,他依然一再催促特大型滅絕設施盡快完工。
1942年秋天,計劃中的現代化殺人工廠破土動工。依照合同,該項特大工程由托普夫公司負責承建,主要由集中營囚犯組成的建筑隊負責施工。該項工程的平面圖和施工計劃是奧斯維辛主營的建筑辦公室繪制、提供的,技術圖紙早在1937年即已繪制完畢。這充分證明,納粹高層領導集團滅絕猶太民族的罪惡用心由來已久,他們早就在暗中組織各方面的殺人專家和技術專家,極為詳盡地制定了這項種族滅絕計劃。
1943年春夏,被集中營當局命名為第二、三、四、五號焚尸場的4所附設毒氣室的超大型焚尸場相繼投入使用,比克瑙于是變成一座完全按照現代化方式建筑并附以精細裝飾的特大型殺人工廠。其中,第二、三號焚尸場靠近囚舍,四周用高壓電網與國舍相隔開;第四、五號焚尸場則被一大片高大茂密的白燁樹所環繞,外界人們的視線老遠就被擋住。前兩座焚尸場各有兩個地下室,其中一座較大一些,充當脫衣室,有時也臨時充做停尸室。更衣室猶如一個大廳,它的墻壁被粉刷得一片雪白。大廳中央每隔4米立起一根水泥支柱,支柱四周和四面墻下擺著不少條凳,條凳上方設有寫著號碼的固定掛鉤。墻上用德、英、法、俄四種文字寫著“肅靜”
的字樣。在出入口的上方也有“消毒站”。“淋浴室”等字樣。與更衣室相毗鄰的就是偽裝成淋浴室的毒氣室,它比更衣室面積小一些,室內裝有不少淋浴噴頭;房間中央除去水泥支柱外,另有兩根用鐵絲網裹著的鐵管。這兩根鐵管四周鉆上許多小孔,一直通過屋頂伸向院子的地面。出口處裝上了封閉閥門,黨衛軍士兵從閥門將氫氰酸顆粒投進毒氣室。第一、二焚尸場各有2間毒氣室,每間均能同時容納或3000人。毒氣室內設有通往焚尸場的雙扇門門后裝有升降機,以便把受難者的身體就近送到焚尸爐。焚尸爐設在焚尸場內一座樓房的一層。第一、二焚尸場設有15座三級臺階式的焚尸爐,一級鼓風,二級是爐膛,三級上設有磚棚,上面可同時放入3具尸體,20分鐘之內即可燒成骨灰;爐口由沉重的鐵門關閉。第三、四號焚尸場比前兩座面積稍小,二者結構相同:每座設有3個毒氣室8個焚尸爐,以后又增設了第四個毒氣室。這4個毒氣室分別可以容納1500人、800人、600人和150人。以上4個焚尸場擁有的各個毒氣室,總共可以容納15000人,5——10分鐘即可把他們盡數殺害。這種殺人過程,每晝夜可進行3—4次。到1944年夏季超負荷運轉時,每天可最多毒死16000多人。4個焚尸場共有46座焚尸爐,在正常條件下,每10分鐘即可焚燒掉130—140具尸體;如果一天24小時不熄火,則可燒掉10000具左右尸體。1944年盛夏,奧營的殺人規模達到瘋狂的程度,連同原來已停止運轉、現在又恢復使用的小型毒氣室,最多時每天毒死2萬人以上,以至焚尸場無法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