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引擎教案
理科班教學時可以將本課與第四課“向‘距離’挑戰”合并,以節省課時。
第三部分:相關資料
【練習與測驗】
課本第116頁“學習思考”
答:規模上,大機器工廠比手工工場規模大,人數多;生產方式上,大機器工廠采用技術先進的機器操作,而手工工場是靠簡單的手工工具操作;在動力上,機器大工廠主要靠水力或動力機器,而手工工場主要靠人力;在生產效率上,機器大工廠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工場。
課本第117頁“學習思考”
答:蒸汽機的發明解決了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它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開展,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使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世界經濟和文化聯系日益密切。蒸汽機的使用,使大量工廠紛紛建立,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歷史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蒸汽時代。
課本第118頁“學習思考”
答:電燈、電話、汽車、飛機等。
課本第119頁“自我測評”
答: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一國先開始,后延續到法、美、德、意等國;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主要由有實踐經驗的工人技師進行,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自然科學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起了重要作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交通運輸的新紀元到來。
課本第119頁“材料閱讀與思考”
答:都真實。說明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一方面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新的不平等和各種社會問題,尤其是給工人階級帶來嚴重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