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第三,馬克思主義學說本身的價值對先進中國人的吸引。
投影:《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內容。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對未來共產主義的原則已經給了很好的闡釋:是要在給予每個人盡可能的自由發展的權利和空間的基礎上,促進一切人的自由發展。
馬克思主義主張階級斗爭改造社會。馬克思主義更主張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社會,這正是千千萬萬中國人近百年的追求。
問題2:馬克思主義適用于中國嗎?
學生討論。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19世紀中期,西方,工業革命進行,資本主義大發展。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是建立一個更加完美、自由平等的社會。但這是建立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
現實問題:中國的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落后的農業國,農民人口眾多。中國沒有經歷工業文明的洗禮,沒有經歷過完整的資本主義。)
問題3: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能完全照搬嗎?
學生回答。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一文中指出:“我們說馬克思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么‘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里面。”他從這里得出一個極端重要的結論:“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知識拓展:俄國在十月革命后的政策調整。
問題4:馬克思主義是怎樣和中國的實際結合的?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毛澤東思想
1、萌芽:國民大革命時期
1924年開始的國民大革命轟轟烈烈,在這場大革命中,在中國共產黨黨內,對農民運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論點:一種以陳獨秀為代表,壓制工人農民運動,特別是壓制農民運動(受教條主義影響,因為馬克思、列寧等沒有談論過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這也是導致大革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種論點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認為農民運動重要。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強調農民運動的重要性。
投影材料:
張國濤曾經回憶說:在中共“三大”上,毛澤東指出,“湖南工人數量很少,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更少,可是滿山遍野都是農民。因而他得出結論: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
為了了解農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毛澤東專門到湖南農村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察,寫成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說:“……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其結果,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這是好得很”。報告還提出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毛澤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沒有農民,就沒有中國革命。
問題1:毛澤東把農民的問題擺在一個空前的高度,說明了什么問題?
結論:毛澤東沒有從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教條出發,而是從中國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了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性,這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沒有涉及到的。可以說,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始,也是毛澤東思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