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2、1956年,在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中國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我們的經濟和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戰略思想。
新觀點:提出了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及其處理方法,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新發展、新貢獻。
毛澤東思想的影響: 推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討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做出了哪些偉大的創舉?
(1)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3)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和平方式。
問題:毛澤東思想的特點和內容:
特點:
(1)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
(2)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3)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內容:
(1)怎么奪取政權的問題: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
(2)中國革命的性質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3)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4)軍事問題:革命軍隊的建設與軍事戰略的理論
(5)政治文化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
(6)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問題: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晚年犯有嚴重錯誤,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問題上急于求成,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急于過渡到社會主義以至共產主義,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逐漸改變了“八大”的正確論斷,后來,錯誤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
討論:如何區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正確與錯誤)
毛澤東思想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毛澤東思想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著作集中概括了毛澤東思想。但他個人的某些錯誤思想不是毛澤東思想。
思考:毛澤東思想的生命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