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強調人正當的私欲;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主張限制君權;顧炎武崇實致用;王夫子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了解黃宗羲、顧炎武、王夫子進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對三大進步思想進行簡要評價;
2、過程與方法:
(1)在對明清之際思想家的了解過程中,運用比較法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2)根據教科書與相關材料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激發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學習明清進步思想家們站在時代前列,不畏強暴,勇于斗爭、敢于承擔歷史責任的優秀品質;
(2)通過對明清之際思想家們大膽批判傳統文化的行為的學習,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健全的意志,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教材分析:
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進入后期。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并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展。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來。于是,在明清時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乃至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們批判繼承了傳統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
難點:探究進步思想主張形成的原因與進步思想的評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漸趨衰落的轉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當時在明清思想界里涌現出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乃至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他們批判的繼承了傳統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儒學活躍的背景──封建社會漸趨衰落的轉型時期
(1)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2)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
(3)階級:新興市民階層日益強大
(4)思想:程朱理學占據統治地位,壓抑摧殘人性;西學東漸,近代科學技術傳入中國
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一)離經叛道的李贄:
1、生活經歷和性格特征:
李贄(1527—1602),中國明代后期思想家。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李贄12歲開始作文,反對孔子把種田人看成“小人”。26歲中舉人 。30歲至45歲為官。他為官期間,目睹朝廷及官員們腐敗無能,常與上司發生爭執。萬歷十六年(1588年)夏天他再次剃頭以示和鄙俗斷絕。這對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被當地的保守勢力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曾旗幟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萬歷三十年(16xx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并焚毀他的著作。總之,李贄中年后做過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晚年毅然辭官,專事著述和講學。終被明政府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為禁書。正是這樣的生活經歷,形成了李贄“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